現代數學教學觀念指出:數學是問題。一個人若沒有疑問,哪來的創新可言?要保護和發展中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從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入手。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較高質量的思維。數學問題素養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中學生探求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保證。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是培養中學生探索創新精神的起點,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中學生敢問、想問、會問、善問,是我們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在哈佛大學師生中流傳著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中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因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數學的靈魂。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才會有主動探究學習的愿望;有了問題,才會有創新。人的思維開始于問題,中學生的思維也是伴隨著層出不窮的問題而展開的。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教會中學生學習,即“授之以漁”;教會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將問題貫穿于數學教育過程,讓問題成為知識的紐帶,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是培養中學生探索創新精神的起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下面結合自己的經歷及在這方面所作的嘗試談幾點。
一、培養中學生數學問題素養的措施
1.營造自由氛圍,使中學生敢問
青少年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數學問題素養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氣氛。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許多中學生還是習慣于讓教師提出一個個問題,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師提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素養重視不夠,一怕影響自己的權威,二怕打亂教學程序,中學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課堂上便只剩下教師的聲音了。久而久之,中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也拉大了。要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首先要破除這種“習慣”和“成效”,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動中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中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中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特別要鼓勵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中“少一些不準,多一些允許”,讓中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為數學問題素養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激發中學生的求知欲,使中學生想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能促使中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自覺努力地去探求,去發現。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數學教學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條條框框的束縛,引入中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特別是聯系一些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熱點問題,以及發生在中學生周圍和身邊的問題,使每堂課都有新異的信息,并通過圖畫、錄像、多媒體等多種數學教學手段來讓中學生掌握,避免內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
3.交給中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使他們善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前中學生無疑可問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發現問題,總覺得沒有問題可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會中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首先,要求中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弄懂課本上的基本原理,這是中學生基本的理論武器,是他們發現問題的基礎。其次,要求中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要他們多關注新聞事件,多讀報刊雜志,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然后嘗試用課本上學的一些知識和原理來分析、解釋這些社會現象,看看課本所講與社會現實是否矛盾,為什么會不一致。教師還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引導中學生針對教材的課題、重要原理等內容有意識的多問一些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進而來增強中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提高中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4.鼓勵中學生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把問題在課堂上弄懂,走出課堂沒有問題了。其實,這是片面的數學教學觀。現代的數學教學理論認為,問題的解決并不是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不能滿足于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在獲得結論的同時,鼓勵中學生自主地提出新的問題,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并想辦法解決。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中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古人說得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須切實重視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讓中學生真正成為問題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中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二、培養中學生數學問題素養的體會
1.培養中學生數學問題素養,有利于調動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習是中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能使中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富有挑戰性的過程中,成為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知識的積極探求者,中學生自己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個性品質會得到鍛煉,主體性逐步形成、發展。
2.培養數學問題素養,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科學史上幾乎每一項發明創造都始于問題的產生,弗萊明發現青霉素是從“為什么霉菌周圍不長細菌”開始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因為問題是科學發現的前提,不能發現問題,就談不上創新,可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于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強調數學問題素養不但能促使中學生不斷發現問題,還能促使中學生去解決問題,直至有新的發現。在此過程中,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會得以發展。
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課堂數學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為本”,給中學生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同時要處理好“放”與“收”“提問”與“釋疑”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中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為中學生主動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要更好地考慮怎樣培養中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的能力,讓中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深刻,甚至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強烈數學問題素養的中學生大多有好問、多問、深問的思維品質,在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同時,他們又在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只有通過解決問題的訓練,才能逐漸學會發現、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可以這樣說,加強對中學生數學問題素養的培養,必然會使中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中學生的素質。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龍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