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那些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把學習外語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激活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習質量。實踐證明,學生對所學內容越感興趣,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獲取更佳的教學效果。尤其是面對初一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成功地“啟蒙”初一新生和帶領他們順利“入門”,教師要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教學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藝術性,活躍課堂。注重情感策略和學習策略的培養,以情優教。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那么,我們應當怎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一、正面引導,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明確學習英語的社會意義和了解英語在社會改革發展中的廣泛用途,是形成學生認識興趣的重要條件。教師要針對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時總是充滿好奇、興奮和向往這一特點,教師在上初一導言課之前要認真準備,搜集大量的能說明英語的廣泛用途和學習英語的重要社會意義的例證(如商務、科技、文化等等),在導言課上進行演示和講解,讓學生感知英語的廣泛用途和學習英語的重要社會意義,讓學生了解到: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全世界70%的郵件是用英語書寫或用英語書寫地址的;在全世界的廣播節目中,60%是以英語播講的;絕大部分的國際會議都是將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的,英語是聯合國正式工作語言之一;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科技資料是用英語發表的;英語是因特網所使用的國際性語言,全世界80%以上的網頁都是英語網頁;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貿易等領域,大多是以英語作為語言交流工具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會越來越融入世界,加強國際間的交流,這就更迫切需要我們用英語去了解世界,用英語去學習國外值得借鑒的經驗,因此,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切實掌握好英語,為將來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奠定基礎。
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教育,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愿望,為今后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配合,學好英語創造有利條件。
二、巧妙導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的道理。一節課要是開頭能夠處理得很好,就有可能引起學生認識的興趣和情感,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1 My name is Gina時,老師在開課前用Hello向學生打招呼,學生也會向老師問好,隨后,老師在黑板上寫下My name is Dong Ping,繼而問學生:What’s your name?引導學生用句型My name is A或I am A來回答。由于同學們也都是從不同學校和不同班級匯集到這個新的班級中,彼此之間還不很熟悉,所以利用這一問一答的句型練習,一方面操練了句型,提高了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另一方面,也給全班學生提供了互相認識的機會。同學們躍躍欲試,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了最佳心理準備。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了,學習興趣也隨之很濃厚,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新知識。
應該說,教師的備課準備很重要,要求能夠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語言材料,恰當延伸課文教學內容。及時抓住課堂“興趣點”設立交際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這樣,就能夠把語言的機械操練轉化為意義操練,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三、融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氣氛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和諧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作為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夠保持興致勃勃的情緒,呈現思索判斷的神態和躍躍欲試的舉止。如果能夠做到英語課堂氣氛濃郁,生動活潑,就能夠有效開發學生英語學習的潛能,提高英語語言素質。
1.以寬厚的心去真誠地對待學生。教師應樹立師生平等的正確理念,而不是“唯我獨尊”。(1)教師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所謂真誠,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飾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飾自己的缺點,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2)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感情。同時,還要把這種理解交流給學生,使他們深切地認識到教師的理解。只要教師能夠建立這樣的人際關系,對學生具有這樣的情感態度,就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安全感,并認識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增強學習的信心,發揮學習潛能。
2.以人格力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當一名學生害怕或厭煩的教師走進教室時,學生們就會顯得無精打采,他們的情緒仿佛蒙上了一層陰影;而當一位受學生尊敬、在學生中有威信的教師走進教室上課時,學生們頓時情緒飽滿、精神振奮。良好的課堂氣氛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積極向上的教學情境,而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興趣培養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心理需求。這樣,學生才能保持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積極參與英語實踐活動,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真正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四、精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也就越顯著。
1.直觀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如果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學生周圍的東西進行直觀教學,創設情景,就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時,老師可先收集學生課桌上的學習用品,如:鉛筆、鋼筆、直尺、書本、橡皮等,然后再利用句型Is this your pencil?問學生,如果正好是這個學生的東西,引導他用Yes,it is.作答;若不是該生的東西,引導他用No,it isn’t.作答。并指明是誰的,如It’s Lucy’s.接下來,讓學生就身邊的用品是否是對方的和同伴進行對話。
2.電化教學。電教手段具有視聽結合,聲形并茂,動靜兼容,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色彩明快的聲像材料,使抽象難懂的教學變得妙趣橫生、賞心悅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游戲教學。初中學生具有活潑的個性,旺盛的精力,他們樂于參加各種有趣的游戲活動。在教學中,將知識融與游戲中,將抽象的語法寓于趣味活動之中,能讓學生在無意注意中增強記憶力,發揮主觀能動性,發展抽象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