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會考,有幸參加閱卷。閱卷之余,老師談論最多的便是高分作文。細細品味,這些高分作文都寫出了學生自己的“個性”。那么什么是作文“個性化”呢?所謂個性:就是要充分體現學生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說到底就是寫“我”,表現“我”。寫“我見”“我聞”“我想”“我感”“我知”,表現“我”的個性傾向。個性特征和個性心理狀態,表現“我”的喜、怒、哀、懼、愛、惡、欲。那么,在新課改的形式下如何讓學生的作文寫得有個性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做起:
一、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長期以來一提到寫作文,學生普遍存在不愿寫現象,老師布置寫作文總是齜牙抽氣,完全是一種應付心理,老師要求寫多少就寫多少,寫完也從來不自己讀一讀作文中到底寫了些什么,中心是什么,而是錯別字滿篇,語句欠通順,這就是“要我寫”的表現,這樣的作文并不是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作文是一種思維勞動,是生活的本來面貌和學生認識事物觀察事物的綜合心理過程,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沒有學生的積極思考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而,在寫作文時,要創設具體的情景,找出學生最關心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同時,在寫作文時,要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并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這樣學生才不會怕作文,才不會背信棄義地寫出自己不愿寫的內容,作文才會真正張揚學生的個性。
二、在作文中要寫出“真實的我”
就是在寫作文過程中要說真話,說實話,說心里話,而不是說假話、空話、套話,說違心的話,言不由衷的話。這既是作文個性化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碼要求。俗話說的作文如做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質,誠實善良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決定了學生能否在作文中說真話。這樣的作文只能落入俗套,而不能體現學生作文“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優勢。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就說假話,沒有誠信,長大后能有益于社會嗎?因而,作文的個性化,要求學生必須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地寫出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
三、作文個性化還必須要有一個“新我”
就是作文寫作必須要有創新意識。每個人的所見、所聞、經歷,積累肯定是不同的,寫“我”所經歷的生活,如第一次做客,第一次進學校,第一次受表揚,第一次軍訓,第一次旅游,第一次當班長……多少生活的浪花,多少歲月的風塵,會直撲我們的筆端。十五六歲的中學生,對人生中的酸、甜、苦、辣總是有著深刻的體味。我的爺爺、我的奶奶、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老師、我的同學、我的朋友、我的理想、我的成功、我的煩惱等等構成了“我”的特點,“我”的個性,只要打開話匣子,說都說不完。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人每天都在改變自己,“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因而,社會中不同的個體,都應該對周圍的一切產生新思想,發前人之所未發,寫前人之所未寫,想前人之所以未想,在作文中標新立意,不落俗套,唯陳言之務去,寫出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有理有據的個性作文。
總之,作文個性化,寫“我”是關鍵。用自己的筆,自己的腦,自己的思想,寫出閃爍
著自己智慧結晶的作文,這才是作文寫作的目的所在,也是作文個性化的突出特點。唯有如此,作文寫作才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三閘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