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這樣一則記載:說蘇東坡在翰林院的時候,有一個募友善于唱歌。一次,蘇東坡問他:“我的詞比柳永怎樣?”這位幕友回答說:“柳郎中的詞,只適合十七八歲的姑娘,拿著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您的詞,必須是關西大漢,彈著銅琵琶,敲著鐵綽板,高唱‘大江東去’。”蘇東坡聽了,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位幕友的意思是:柳詞和蘇詞是兩種不同的風格。柳詞婉約,蘇詞豪放。從現代美學的觀點看,柳詞善于表現秀美,蘇詞善于表現壯美。他們各自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美是客觀事物的一種屬性。自然美千姿百態,難以窮盡。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境界,表現在寫景的文字上,也就有兩種美的風格。
高中語文新教材中,詩詞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可見它與其他文體的文章同樣重要,如何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詩詞教學,如何使學生激情高漲、興趣盎然地配合詩詞教學,如何使學生真正地領悟詩詞蘊含的美,我的做法就是:尋找詩詞自然美的兩種境界。
一、“讀”出詩詞的壯美來
壯美的景物高大雄偉、粗獷激起,遼闊奔放、大氣磅礴。從美學上講,壯美表現在外在方面,高山大海,狂濤巨浪,風雪雷電,長空麗日,森林莽原,本身就帶有壯美的特點。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一種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的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說:“‘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詩詞中用相應的文筆來加以表現,就顯示出一種壯美的風格來。在詩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詩詞的這種壯美風格,我的辦法是:“讀”。可以分組讀,集體讀;可以范讀,自由讀;可以領讀,跟著錄音讀。要求把握詩詞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掌握詩詞節奏的輕重緩急,反復朗讀,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詩詞描繪的意象,通過想象和聯想,理解詩詞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總之要讀出詩詞的詩味來,品出詩詞的詩情來。
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種壯美的風格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的最為鮮明。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醞釀好感情,放聲朗讀:“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同學們帶進了一個高無窮的深秋境界,使同學們看到了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使同學們“讀”出了一個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赤心的怦怦跳動,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使同學們得到了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熏陶,汲取了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詩詞那種包孕豐富和引人想象玩味的美感,使他們受到極大的審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滿足。那種崇高、那種威懾、那種昂揚奮進、那種激越壯闊,充斥胸懷,讀得自豪,讀得過癮。
現代詩詞這樣,古代詩詞亦如此。
如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樣的景物描寫,誰讀完,都會止不住內心的激蕩,頗有“天風海雨逼人”之感。壯美的文筆寫出了壯美的景色,壯美的豪情孕育出壯美的人物形象:周郎的春風得意、“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讀后,一個從容嫻雅、風度翩翩的“英霸之器”的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令人生敬、令人稱頌。作者渴望像周郎一樣報效祖國的豪情也躍然紙上。使學生了解了豪放派詩詞鏗鏘有力、灑脫昂揚的特點。
二、“畫”出詩詞的秀美來
秀美,也叫優美。秀美的景物小巧嫵媚,纖細柔和,清幽典雅,秀麗迷人。山泉小溪、春風明月,彩虹流霞,花卉魚蟲、鳴禽竹樹,都具有秀美的特點。詩詞中用相應的文筆來表現,就顯示出一種秀美的風格來。在詩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領略詩詞的這種秀美風格,我的辦法是:“畫”。“畫”的含意有多種:可以用語言講述出來;可以用圖畫畫出來;可以編織聯想的彩衣,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象它的意境;可以珍視記憶的火花,用文字把它寫出來。
講述:可以教師講,可以學生講,可以個人講,可以分組相互講。如講到秦觀的《鵲橋仙》,詞中“織女華麗的錦衣,牛郎如飛的步伐,奇特神秘的鵲橋,白浪翻滾的銀河,黑夜茫茫的夜晚,相會時迫切欣慰的心情,長久相愛的誓言……這些幽微纖柔、含蓄婉約的深層的秀美,通過惟妙惟肖的講述,深深地感染了學生。真是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
用圖畫畫:就是讓學生用圖畫去表現美。蘇軾曾經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有人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這些都說明詩詞和繪畫有密切關系。無論是抒情的詩詞,還是敘事的詩詞;無論是想象的詩詞,還是聯想的詩詞;無論是虛寫,還是實寫,都有一個意境,這些意境,都可以用“畫”表現出來。
織聯想的彩衣:就是讓學生去聯想。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沒有比聯想更經常、更普遍、更大量的活動了。聯想是回憶的一種形式,在閱讀中使用很廣,可以說沒有聯想就沒有閱讀,就沒有欣賞。
總之,壯美給人的感覺是崇高,是威懾,是昂揚振奮,是激越壯闊;秀美給人的感覺是溫暖,是輕松,是陶醉,是細膩,它們從不同角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具有更強的審美魅力。我用這種方法來教學這些詩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六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