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羅馬舉行了“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提出了“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強調“如果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就難以在21世紀生存”。可見,一個人僅靠學校一次教育已經遠遠不夠,要接受終身教育。而要想終身學習,學會自學是關鍵。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學,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不被社會所淘汰。每位教師都有責任指導好學生的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如何指導學生的自學?我們學校在兩年前開始要求每位教師嘗試使用學案指導學生自學,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起步階段,學案編寫得很簡單,只有學習目標、重難點、學習過程。比如,我所教的思想品德初一下冊第十五課第二框《預防違法犯罪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的學案如下:
15.2預防違法犯罪 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
●學習目標:
1.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2.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犯罪。
3.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自覺遵紀守法,預防犯罪。
●學習重點:目標2
●學習過程:
1.法律的三個基本特征是什么?
2.為什么說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3.青少年怎樣預防犯罪?
這份學案,只是關注了學習的目標、重難點,讓學生明確自學任務和方向。
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我發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那么學案如何編寫才能更加有助于指導學生的自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們都知道: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不僅僅是學習目標明確與否的問題,還有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問題以及教師對他們是否真心的關懷與激勵的問題,他們之間都是一連串的條件反射,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會影響學習的質量。我想,利用學案指導學生自學時,是否在讓學生明確自學的目標、重難點之余,還要讓他們明確采取什么方法、以什么態度自學?要養成什么樣的自學習慣?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無時無刻的關懷與激勵?也就是說學案中是否還要有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指導?是否還要體現老師對他們的關懷與激勵?
通過不斷的反思實踐,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我逐漸注意到了對以上問題的處理。還是拿《預防違法犯罪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這一課題來舉例:
15.2預防違法犯罪 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
●自學目標:
1.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2.了解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犯罪。
3.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自覺遵紀守法,預防犯罪。
●課前準備:(查一查)閱讀有關法規,了解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人實施哪8種犯罪會受到刑事制裁,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有犯罪都要承擔刑事責任。
●自學重點:目標2
●自學指導:(自學時間:請用20分鐘的時間完成下面問題。)
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本58頁~61頁內容,對照學案上的問題,大字部分精讀,小字部分速讀,自己不會的問題,上課時同桌或學習小組可討論,找出相關答案,并用鉛筆做好標記或記錄。
上課前,課代表收齊,交給老師,老師會檢查自學情況。
●學習過程:
1.閱讀教材P57~58材料,思考以下問題:(溫馨提示:只要你認真用心去讀,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就會有所收獲!永遠都要堅信自己才是最棒的!)
(1)魏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
(2)上述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
2.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溫馨提示:遇到困難想辦法克服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1)什么是法律?
◆(2)法律的三個基本特征是什么?
(3)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自學提示:區別可參考58頁相關鏈接,在閱讀此相關鏈接內容時,還要了解什么是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犯罪?)
①區別
②聯系:
◆③請你認真思考:為什么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④試一試:請你舉例說明,“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3.遵紀守法,防微杜漸(溫馨提示:請發揮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相信你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為老師知道你們都是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努力!)
(1)看一看 教材P59漫畫材料說一說:
①若遇到漫畫中的這些情況,自己會怎么辦?
②有人說“偶爾做一次也沒有什么”。談談自己的看法?
(2)要預防違法犯罪,必須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
閱讀教材P60相關鏈接,了解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哪些行為屬于嚴重不良行為?
(3)(在教材60頁做好記錄)
想一想:在我們周圍同學身上存在著哪些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
議一議:這些行為會帶來哪些危害?
做一做:自己打算怎樣幫助他(她)?
◆(4)請你思考:青少年應該怎樣預防犯罪?
4.理解記憶帶特殊符號
◆的問題(溫馨提示:相信你一定能夠做得到!加油!)
這份學案和以前的學案一樣體現了對學習目標、重難點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以下幾各方面的指導:
第一,增加了學習態度的指導。比如,學案中“認真”“努力”“不怕苦難”等詞語的運用,都屬于對學生學習態度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培養仔細認真、勤奮努力、不怕苦難的學習態度;“自學時間:20分鐘”,能夠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提高效率的態度。中國足球隊前教練米盧說過:“態度決定一切”,聰明學生與普通學生的不同,看似方法的差異,實則是學習態度的不同。學習態度影響著學習效果,只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增加了學習習慣的指導。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我給學生編寫的學案都是提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上課前完成。最初,學案發到學生手里,有的學生也不根據學案自學,甚至個別學生把學案弄丟。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保質完成學案,培養自學的習慣,我在學案中增加了“上課前,課代表收齊,交給老師,老師會檢查自學情況”這一要求,來督促他們按時自學。檢查學案的完成情況,也能夠令我講課時知道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做到有的放矢。沒有自學習慣的同學,我總是每一個都要單獨再叮嚀,提醒他按時自學,并且叫他把完成的學案親自交給我。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說過:“習慣是在生活過程中和教育過程中形成與培養起來的。習慣的形成方式主要是簡單的重復和有意識的練習。”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做事沒有常性,缺乏穩定性,所以對他們來說,只有嚴格要求,反復強化,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才能形成一貫性、穩定性的習慣。我們的學生的才會主動地去自學,在自學過程中按照老師的要求,培養仔細認真、勤奮努力、不怕困難、講求效率的好習慣。
第四,增加了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費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使用激勵性語言能夠有效地給學生以勇氣和自信,從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挖掘自身潛能。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當然包括學生的課前預習,在編寫學案時,我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學生利用學案自學的每一個階段我都增加了溫馨提示語,也就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語言。比如:“遇到困難想辦法克服才是生活中的強者!”“請發揮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相信你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為老師知道你們都是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努力!”等等。采用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讓學生在嘗試中自學,在嘗試中體驗成功,由成功的喜悅所引發的激勵機制會促使學生具有更強烈的自學動機,產生更大的自學興趣,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自學效果。
一年多以來,我一直堅持使用這樣的學案讓學生堅持自學,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我所教的學生在這一學科都養成了自學的好習慣,學會了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利用學案指導學生的自學,既要有自學目標、重難點的指導,又要有自學態度、習慣和自學方法的指導,也就是要全方位指導,同時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誠摯的關懷與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一個消極的接受者變成一個積極的探索者,自學能力才會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