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孩子從家庭步入幼兒園,對于他們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而這一轉折時期正好又是孩子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從單一的詞語到連貫的語句、詞匯量的增加都是孩子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而孩子愿意說、樂意說就是發展口語最好的方式,那么如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好小班幼兒口語發展的最佳期,促進幼兒語言有效的發展呢?在開展課題研究《小班語言之研究》過程中我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覺得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為促進幼兒口語發展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幼兒“說”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班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愿意說、樂意說,很大程度上都受著興趣、情感的支配。所以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在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在開展兒歌教學《來來來》中,一開始我是運用“草地、小河、白云、太陽等”這樣一幅美麗的背景圖來吸引孩子的,然后讓幼兒說說畫面上有什么?每個孩子都樂意圍著我的話題說,接著我就通過點擊課件,讓孩子猜猜樹后面躲著誰?孩子們發現了小樹后面有一只耳朵在動,都忍不住說:“是小兔”,當孩子看到小兔從樹后跳出來時,都為自己猜對而高興地拍起手來。這時我就因勢利導地說:“小兔來,小兔跳過來,”有節奏的朗誦再配上課件動態的演示,孩子們一下子就理解了畫面的內容,而且也樂意跟著我念,就這樣當小魚、小烏龜、小朋友動態的畫面,前后出現在孩子眼前時,孩子們很快就聯想到小魚是游過來,小烏龜是爬過來,而小朋友是走過來,不僅理解了兒歌內容,而且對動詞的運用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注意力集中,而且還能積極模仿各種動物的走路姿態,并用稚嫩的童語一起朗誦兒歌,使活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創造“說”的機會
在與幼兒相處時,只要我們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好朋友,尊重他們,并為他們創造表達的機會,他們就會在自由的氛圍中,有話愿說,有話敢說。如:在一日活動中,我會經常利用飯前、飯后、午睡起床后等空余時間播放一些從網上下載的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動畫故事,來為幼兒愛說、樂說創造機會。
另外我們還在線播放一些經久不衰的童話故事如《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通過形象的動畫、優美的語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語言的熏陶和詞匯語句的刺激,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跟著故事內容一起重復著故事中優美的語句和精彩的詞語。
三、巧用信息技術,豐富幼兒“說”的內容
小班幼兒發散性思維水平較低,在回答一個問題時不是跟著別人說同樣的答案,就是無話可說,如果我們能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從形象、色彩、聲音上著手,通過聲像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那么幼兒就可以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有話想說,有話要說。如在開展綜合活動《快樂蛋寶寶》時,為讓幼兒了解小雞從蛋寶寶中鉆出來的過程,我就根據教學需要,從網上剪輯了“小雞出殼”的視頻,播放給幼兒看,當幼兒看到小雞是用嘴啄破后,然后用身體將破裂處繼續弄大,最后從蛋殼里鉆出時,他們都被這樣的畫面吸引住了,當再討論小雞是如果出殼時,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是嘴啄破蛋殼的,有的說是用身體撐破蛋殼的,還有的幼兒聯想到平時看到過動物出殼的情景……大家紛紛說道。就這樣,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拓展了視野,而且思維也有了更新的發展和飛躍。
此外我們還運用信息技術從網上查找圖片資料,如在實施主題活動《春天真美麗》中,我們就上網尋找綠瑩瑩的草地,枝頭的嫩芽,含苞欲放的花朵,飛舞的彩蝶,毛茸茸的小雞、小鴨,呢喃的小鳥……然后打印成圖片布置于主題區墻飾中,孩子們看到這些圖片后,紛紛圍著說:“這是蝴蝶,這是桃花;小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小雞真可愛”等等,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談論起來,就連一些平時不樂意開口的孩子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不知不覺地被帶動起來,進行口語交往。
可見,只要我們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恰當、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就會發揮信息技術的最佳效應,并讓幼兒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使口語能力得到迅速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