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室的利用狀況直接影響著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如何將實驗室利用得最充分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針對小學科學實驗室開放時間短、利用效率低、人員短缺等問題,選擇實驗室效能利用策略研究為突破口,通過時間、空間、設備、人員的合理安排、布局,使實驗室成為培養具有自主動手能力、具有創新意識人才的重要場所,為小學科學實驗室效能利用探索一條途徑。
關鍵詞:實驗室 效能利用 策略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教學過程中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勤于動手,因此,實驗室的利用狀況直接影響著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但實驗室的管理和利用現狀不盡如人意。本文簡要分析實驗室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實驗室的效能利用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當前實驗室利用存在的問題
1.受到實驗室人員、管理、機制等限制,實驗室開放的時間短,功能性較單一
實驗室基本上只對實驗課開放,學生進行課后拓展實驗或其他學科需要實驗驗證時,無法進行。
2.實驗室的空間布局固定、器材擺放整齊有序,但缺少生機和靈活性
如標本、模型大多鎖在櫥柜里,成為擺設,學生只能看、不能動;實驗室每天都是相同的課桌、墻壁,缺少變化和生機。
3.科學教師既是任課教師也是實驗室管理員
科學課程要求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需要為學生準備大量活動器材和實物材料,自制教具學具;科學教師一般還要負責管理科學教室、科學實驗室及教學儀器,這需占用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在實驗室管理方面,明顯人員短缺、精力不足。
二、解決措施
1.時間方面
把單一功能的實驗室改造成為多種學科服務的基地。實驗室實行全天候開放,使用實驗室的教師擔負主要責任,科學教師負責協調,只要時間不沖突,實驗室可以為語文、數學、英語等其他課程中涉及自然科學的內容或學生課外科技興趣活動小組服務,充分利用實驗室。
2.空間方面
實驗室的座位布置成“討論式”,幾個學生一組,共同圍著一張多邊形桌子,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驗室擺放的模型、標本附上相應的說明,讓學生在觀察時能了解其特點、功能等知識。
實驗室的墻壁上設置一些可更換的游戲掛圖,如“測試盲點”“請你搭建一個最結實的支架”“找不同”等,讓學生在玩樂中引發探究科學的興趣。另外,還可以設置問題專欄,讓學生將實驗活動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或疑問寫在問題欄上,向同學或老師征求答案,加強學習的互動性。
實驗室設置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如在通風、見光的地方擺放一些學生栽種的花草,在墻邊的櫥窗定期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制作的標本,以及小發明、小制作等。
3.設備方面
加強和改進實驗室裝備,如電腦、音響、投影儀、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儀器的配置和使用將大大優化教學設備,提高教學效果。傳統的課堂對話和獨白往往顯得蒼白無力,而電腦、音響、投影所帶來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會帶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學習過程也將變得生動而有趣。
及時更換或添加與教材配套、與生活貼近的實驗器材。實驗器材是為教學服務的,但是現有的儀器設備并不能完全滿足探究教學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對原有的儀器進行改造,設計和開發一些新的實驗器件;另一方面,探究性學習要求提供的活動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要開發多種形式的實驗資源。
4.人力方面
要保證科學課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良好的精神狀態做好教學及輔導工作。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科學教師工作的重要性,應在排課、進修、工資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同等對待。
教師應積極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消化吸收多所名校經驗,廣泛聽取學生意見,多參加實驗室管理培訓,按照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方式來管理實驗室。每班選定幾名認真的學生輪流到實驗室,負責清潔、整理、維護等工作。學生參與了實驗室的管理,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取得的實效
1.改變了教學觀念
實驗室的效能利用的討論過程,本身對教學的理念及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此期間,我校《科學實驗室效能利用策略研究》成功申報“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2006年度專項課題《中小學教育裝備效益研究》的子課題,并在中央電化教育館立項。
2.提高了實驗室開放的效率
實驗室從粗獷到相對完善的一年內,除完成了常規的小學科學教學、實驗外,還成了校科技社團的活動基地,其他各科教學的輔助場所。
3.激發了師生的積極性
通過實驗室空間、設備的優化,管理中增加學生的參與,教師教學和管理水平越來越高,學生完成實驗的熱情逐步高漲。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實驗室的效能利用,從而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學意識和創新精神提供保障,是每一個實驗室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張高明.實驗室體制改革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1.18:(1)1~3.
[2]朱德忠等.加強實驗室工作粒度,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01.(3):79~82.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區海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