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一輪復習中,要把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立足教材,立足課堂,給課堂以活力。本文就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歷史 課堂 教材 活力 主動權
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一結束,就標志著歷史一輪復習即將開始,標志著高考復習的序幕就要拉開。一輪復習的成敗,直接關系著高考的成敗,所以歷史復習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復習畢竟不同于新授,教師如果用新授的方法進行復習,學生的興趣難于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消減。課堂缺少學生的參與,缺少生機。課堂味同嚼蠟,無味無趣得很,這樣的課堂也一定是無效或者低效的課堂。所以一輪復習不是炒冷飯,是在原有基礎上對知識的整合,是對原材料的再加工、精加工。一輪復習的課堂應該有聲有色,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都應得到體現。教師的復習課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做一個高明的廚師,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讓學生吃得香,有營養,消化得好。其中把主動權還給學生不失為一道別樣的大餐。
一、還教材給學生
一輪復習一定要立足教材,回歸教材。如何讓學生自覺自愿回歸教材,進入到教材呢?教師可以設計以小題為主的導學稿,這樣學生利用導學稿,對教材知識進行自主梳理。這種做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的習慣,利用教材培養提煉、歸納的能力,利用教材彌補遺忘的歷史知識,基本史實。遇到難題,相互探究,培養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設計好導學稿至關重要。要做到突出重點,緊緊聯系考綱考點。要分解難點,巧妙設問,要改變問法,激活學生思維。導學稿的量要控制,不宜過多,一個專題16K正反兩頁足亦,確保一節課能完成。
二、還課堂給學生
導學稿的梳理在課前,展示在課堂。凡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問題教師就一筆帶過,對共性的問題、難于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討論,點撥輔導。也可以讓學生解答學生的難題。課堂上教師還要舍得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鞏固回憶,確保知識點落實過關。課堂上的檢查練習,也由學生集體評價批改。學生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性得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增強。
三、還主動權給學生
一輪復習既要重基礎,更應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練習鞏固必不可少。在小練習時,將時間分配為30-10-5,即30分鐘獨立做,10分鐘小組探究討論,5分鐘質疑解難。在10分鐘的討論探究中,小組內辯論分析,找證據史實,審題思路展示,各抒己見,基本上有難度的題目在探究中得到解決。為了激發學生小組探究的激情,教師對小組整體進行考核,表揚探究認真、成效顯著的小組。而5分鐘的提問是用來解決共性的問題。由各組提出,教師解惑。課堂的這種模式,還學生的主動權,大大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自我價值得到體現,自我表達有了場所,是學生培養能力的一個極好的途徑。
四、還活力給歷史
歷史本來就是冷凍的現實,是鮮活的、有活力的。我們不能把歷史課堂變成對歷史的追憶,應該把歷史變成歷史的再現。而學生不是歷史的看客,而應做歷史的主人,去主動參與歷史,進入歷史。在歷史的復習中,把學生自己變成歷史連續劇中的主角。學史使人明智,這樣的教學就是活的教學。
有以上幾點保證,歷史的一輪復習對老師和學生都是充滿樂趣和智慧的活動,收獲也一定是豐碩的。
作者單位:揚州市甘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