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重要理念是教和學方式的實質性變革,引發學生“學”的實質性變化。本文探究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學習 教學
新課程的推進要求學習方式的變革,推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也是新課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標志。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自主學習呢?本人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出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加強引導,讓學生自主定向學習
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文章,把握要點,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自主定向,即從自身實際出發確定學習的基本方向,使學生學有目標,攻有方向。學生的學習目標不能由老師不顧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實際而強加給予,那么學生該如何才能有效地“自主定向”呢?關鍵在于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老師的提示指導。在“自主定向”的過程中,學生初次與文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學生對話。在對話中,目標逐步被明確,并體現出層次性和多樣化,適應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如《小石潭記》的教學可以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通過《黔驢技窮》的成語故事和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簡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整體情緒,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調。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在教師指導和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學習目標:通曉文章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寫景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抒發的抑郁憂傷之情。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了目標,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發疑問,讓學生主動探究習得
教師教學中通過激起疑問,可以引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教學目的出發,緊扣教材,提出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贊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于在別人未發現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較長,如果教師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在教這篇課文時從文章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只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為什么要打鎮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關西的?由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向標,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自由發揮提出問題。在發現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放手于學生。自主學習,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目標的達成是通過小組內部交流答案,探究最佳方案,教師巡查情況,學生合作交流實現的。這一過程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發現問題,質疑交流。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創建能力。
三、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交流
教學中教師適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便于學生舉一反三,拓展視野。通過加強學生學習中的合作交流,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展開討論。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語文最需要實實在在行動的一個階段,學生將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帶著問題回到文本中去有針對性地閱讀,展開較有深度的思維。如,在學習《同志的信任》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六十多個問題。經過分類和篩選,把學生可以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的問題,全部都交由學生自己查找討論來回答;把牽涉到文章主題的學生提問,做了一個統計和歸納:(1)這篇課文主要寫到了誰?(2)誰寫信?(3)誰收信、看信、藏信、送信?(4)這是一種什么記敘順序?(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誰信任誰?(6)誰才是文章的主人。(7)主人公有什么樣的優秀品質?(8)這些優秀品質體現在哪幾個方面?(9)作者又是用哪些寫作手法來表現的?經過合并處理,重新安排后,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形成了一個層層設疑、步步啟發的提綱。在這些問題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中,再把比較淺顯的,仍然放手讓學生去尋根究底,充分發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互助性和互動性,讓他們在相互爭論中,去補充和校正,得出相對一致的看法,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過程是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研討、合作交流的過程,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其核心。
總之,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我們應該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關于初中語文新課程教育法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馬笑霞.對語文教學心理的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
[3]薛有慶.淺談對語文教學模式構建的理性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6.(3).
[4]鐘鋒華.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三個層次.中學語文教學.2005.(8).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白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