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新課標的要求,如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采用的許多教學活動的一種——創設情境。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文章主要介紹了三種創設情境的方法如,巧用事例創設情境,藝術語言創設情境,實踐活動創設情境。又重點介紹了通過實踐活動創設情境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創設 情境 體驗
傳統的政治教學枯燥無味,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保持新穎和變化,科學合理地創設新奇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情境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和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與探索,下面我就初中思想政治課上如何創設情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事例創設情境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常規武器”就是運用事例。在教學實踐中最忌照本宣科。多運用一些事例,把書本上的知識同學生關心的身邊的關注點、興趣點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消化理解學習的內容。比如我在講維護國家尊嚴問題時,在2008年奧運會即將召開之際,奧運火炬在法國被搶,就此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的看法,談到這件事情時同學們情緒都特別激動,痛恨這種行為,損害了中國的尊嚴。這時老師因勢利導導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懂得維護國家的尊嚴。這樣不僅使學生在激昂的精神狀態下完成了學習任務,還能培養學生關心時政,學以致用的精神。
二、藝術語言創設情境
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運用生動的語言并輔之以誠摯的情感,奔放的熱情,形象的體態,必然會以點到面,由淺入深地感染一大批初中學生,如在講“父母對未成年人的義務”時,我用嚴肅而又動情的語言講述了“父母棄女”的故事:一個女孩成績優異,因父母離異都拋棄不管,為了生存,她只好當童工,她飽嘗了本不是她這么小年紀就經歷的艱苦辛酸,然而她內心燃燒著一股不滅之火,那就是“我要讀書”。“同學們,你們幫幫她,請為她出出主意吧!”這時,同學們特別安靜,從他們的眼睛中看出的是同情與憤怒,他們紛紛為這位同齡人出謀劃策。這樣,很自然地導入教學要點,這也正是巧用語言帶來的教學效果。
三、實踐活動創設情境
教學是知行統一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假如合理利用那些變抽象為具體,變理論為實際的生動的教學手段,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各種教學情境是為學生學習而創設的。只有學生走進情境,去感知、領悟、體驗,綜合能力才能得到鍛煉,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所選材料要貼近學生的實際,那才真正體現情境材料的價值。為此,情境創設時要注意:
1.貼近初中學生學習生活實際
學習生活是學生整個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涉及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學校管理,家庭態度等。在這些方面作為以學習為主體的初中學生,感受多,體會深,認識實。
2.貼近日常生活實際
學生來自不同的社會層次,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接觸不同人物,有著不同的經歷。教師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分析,去結論,是創設情境的源頭活水。
3.貼近社會生活實際
社會生活包羅萬象,學生生活在這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里,耳聞目睹社會上的真假善惡,有他們的認識,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的評價。因此教師應循循善誘,正確引導,讓學生變模糊為清晰,化消極為積極。
例如在講“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一章時,我創設出這樣的情境:3月份某校三(2)班學生在政治老師的帶領下,利用活動課到市場上開展關于消費者維權情況的調查,同學們根據調查情況用漫畫的形式展示自己所見所聞(打出兩幅漫畫)這就是從學生作品中精選出來的作品。下面請大家共同賞析。同學們分別從銷售者的違法侵權行為,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消費者維權的正確方式和途徑等方面,多角度多層面地加以分析,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4.貼近熱點問題
教材中涉及的熱點知識較多,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問題,根據教學之需,針對熱點問題,創設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設疑、質疑、析疑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政治教學是育人的教學,在政治課堂上如果能恰當地、巧妙地設置情境,點燃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變外部說教為內在需求,化枯燥為生動,變沉悶為輕松,化抽象為具體,變平淡為神奇,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使政治課在一種體驗的氛圍里感受教學的魅力。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7級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