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苯處熢诂F代教育教學中肩負的使命和責任非常的沉重。由于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所以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是教師對自己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要有充分的認識、理解、領會及準確定位。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做信息技術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和示范者,而應是信息技術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加強對自己的學習觀念、課堂組織管理、教學方法與新型師生關系等的轉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設民主、開放、科學的課堂環境,突出學生是發展的主體,學習的主體、自我教育的主體。充分發揮教師角色的作用,才能充分地理解課程、學生,順利有效地實施課程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下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實踐。
一、教師學習觀念的轉變
當前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教學理念層出不窮,社會的不斷進步,作為知識傳播者的教師,比一般的社會人更應注重自身的學習和提高,積極吸收和消化各種新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作為信息技術老師,面對的形勢更加嚴峻,信息技術知識更新換代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軟件更新換代的加速,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不斷滲透和發展,學生能力的迅速提高,要求信息技術老師要花更多的精力、時間和心血來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計算機的操作中,我們知道常常會出現多種方法,而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熟練程度絕不亞于老師,思維比教師更加活躍,如果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不夠,自己本身的技能水平不夠,就應互相學習、互相進步,否則就容易誤導學生甚至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和策略的轉變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和策略,輕教師的“教”到重學生的“學”,輕學習的“結果”到重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學”的過程,注重學生能力、信息素養的培養,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與轉變。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巨大,有些學生已經很熟練了;而有些學生才剛起步,要求老師教學實施過程中,在吃透教材,在了解班級學生心理、知識、能力等實際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不必拘泥于教材的限制,勇于嘗試,大膽突破。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設計層次性任務,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要,形成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這個學期我講到文字編輯軟件時,介紹了我們民族軟件的代表——WPS和微軟公司的——Word時,有位學生提出要用WPS而不要學Word時,我當時很為難,如果他使用WPS,而我上課用的是Word,會帶來很大的不方便。經過考慮,我想同樣能進行文字編輯,并且WPS還更符合中國人的習慣,何樂而不為呢,于是我特意為他裝了WPS軟件給他使用,并且鼓勵他積極去自學,使用??粗玫牡眯膽?,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教學方式改變所帶來的收獲。
三、師生關系的轉變
作為教師,應該從教學的權威者和指揮者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合作者。做到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平等,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才能真正地為學生服務,學生才會從教師那里獲取平等、主動、參與的意識,獲得理解、支持、幫助、鼓勵的同時和教師一道走出學習和心靈的“困境”,獲取更多的歡樂。這個學期有一個小組是由五位男生組成,組員的學科成績很差,平時表現很不好,其他同學都不愿同他們同組,導致他們都很自卑,大家好像都無所謂,像一盤散沙。我發現這種情況后,并沒有因此而歧視他們,相反地我對他們更加的關注、鼓勵和幫助。在討論雜志主題時,他們無法形成統一的主題,我了解同學的興趣愛好之后,發現他們都比較喜歡和關注吃的方面,于是我引導他們能否成立一個有關吃的雜志社,他們經過討論后形成一個非常有特色的雜志社《四菜一湯》,有負責農家菜的、海鮮的、特色小吃的、中國菜系的、海外美食的等,雜志編輯的各項工作開展的非常順利,組員非常團結合作,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團隊。同學從學習中得到學習的樂趣,我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四、課堂組織管理的轉變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教師的組織能力、引導能力和管理能力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證。在如今民主、開放、科學的課堂教學環境中,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信息瞬息萬變,突發事件層出不窮,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時時關注和了解,并及時解決,才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往往講解完知識點后,布置學生的學習任務后,就坐在自己電腦前,等到下課時,展示幾副作品就結束了。這樣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在《成立編輯部》教學中,布置學生討論計劃書時,加強課堂巡視,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閃光點和難點,參與到有些雜志社的討論,對有困難的學生,根據雜志的主題,適時給予點撥、啟發、引領,同他們共同商討,讓學生順利完成欄目的規劃,對有些有創意的構想及時進行肯定、贊揚、點評,讓更多學生在課堂中得到鼓勵,讓其他同學能從中得到啟發和靈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獨角戲的局面。
在信息社會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受到全社會的空前關注。信息技術教師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做好學習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和策略的轉變、師生關系的轉變、課堂組織管理的轉變,突破舊的慣性思維,最終實現教師角色的成功轉變,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來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需要。
作者單位:甘肅省渭源縣鍬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