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課堂已成為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而我們在教學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些學生在學習中長期處于“無問題”狀態,常有的外在表現如:上課學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題時,卻無從下手,經老師點撥后經?;腥淮笪颉J聦嵣?,這樣的學生在班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們更能反映出我們的數學課堂實效的好壞。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達到理想的實效呢?
實際上不可能找到一種到處可以套用的統一模式為最佳,然而要達到較好的實效仍然有共同的規律可以遵循,其關鍵是提高課堂質量和課堂效率。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下粗淺的認識。
一、精心設計問題情境
興趣是求知的動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學習進程。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問題開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前要充分了解學生數學知識能力水平,讓所提出的問題處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既不過難,又不過簡。問題的方式要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語言要與問題背景相符。內容要有直觀的背景,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數與代數》這一節是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的:利用多媒體制作字母X和數字1的動畫,并播放體現它們在數學中所起作用的對話。學生被這直觀的視覺刺激和有趣的對話內容所吸引,進而引出課題,以下的內容就水到渠成。
二、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創設學生全員參與的條件
首先,教師必須了解和掌握各層次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體現三維目標,要嚴格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照顧到學生認知水平的個性差異,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活躍的思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給他們提出奮斗目標,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摸到桃子”,以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其次,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確立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教師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目光,對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激勵。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和雙邊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
三、優化教材內容與結構
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不同,靈活改變知識呈現的程序和方法,客觀分析教材,優化教材的內容與結構。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關注學生,創造性地用教材。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地加工,例如:需要補充學生的薄弱知識環節、要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等。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數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
數學課堂常用的有效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等。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已有知識、信息的基礎上主動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分析和判斷,調動和增強學生的思考和創造能力,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做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探究學習不一定是新課學習,尤其在復習課中更為實用。對問題進行變式加工,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思維。又能改變解決某類問題的思維定式。
總之,要提高中學數學課堂的實效性,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現有狀況,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反思、提高,從而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實效。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富??h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