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類面臨著三大環境問題:即酸雨、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化學物質引起的環境污染為80%~90%,尤其是工業排放的廢棄物急劇增加,廢氣、廢液、固體廢棄物大量地排入環境,這些現象已引起世界環境組織及科學家的高度重視。諾貝爾化學獎也進入了環境化學領域,表明人類對自身環境,生存環境的重視。因此,全世界必須大力普及環境科學知識,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一、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人類的環境狀況并不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災害性的影響。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發生了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其中五件是大氣污染造成的,三件是水體和毒物污染,導致人類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20世紀80年代以后,全球環境進一步惡化,全世界多次發生重大污染事件。而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環保意識一旦形成對其一生的社會行為甚至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疑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一件事關未來,影響深遠的大事件。
二、化學教育在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中所起的作用
化學是研究物質化學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決定了化學教育在培養學生環境意識中占有重要地位。許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過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與化學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化學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思想、言行對學生有著直接最有效的影響,化學教育應培養學生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三、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
蘇教版《硫、氮和可持續發展》這一章中,教材中講解了酸雨,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對人類的危害及采取的措施。教師可設計情景教育,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于火氣中的另一殺手——光化學煙霧,教師也可以放一些1942年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的幻燈片,給學生講清其形成過程及危害,從而提高學生對環境污染的重視程度。
另外,結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處理,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使他們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廢物得到充分利用,變廢為寶。
此外,還可以結合平時作業,單元練習,單元測驗,在不偏離教材和大綱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雜質氣體、提純溶液和消除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題、習題,以便鞏固保護環境的知識。
四、開展研究性學習,實施環保教育
教師可結合本地情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環保方面的研究性課題,例如,組織學生測定大氣污染物濃度,測定附近河、湖水的酸堿度,到附近的工廠進行污水測量,及時向有關單位提出合理化建議,撰寫小論文,辦專欄,辦展欄。使學生了解周圍環境污染程度及相應的對策。在進行環境教育的同時也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總之,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責任重大,這是擺在我們化學教師面前的一個大問題,希望每一位學生都樹立起環境意識。只有愛護環境,防治環境污染,才能創建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才能擁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
參考文獻:
王麟生,樂美卿,張太森編著.《環境化學導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