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 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我們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產生對知識的需求,就必須靠外在因素的誘導。愉快教育的內核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活動,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為了達到“輕負擔,高質量”,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數學的概念、法則、定律、公式……較為枯燥單調,低年級正處于幼兒園與小學的過渡階段,年齡小,自制力差,形象思維、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簡單的說教缺乏新鮮感,難使其領會教師所講教材,因此,如何使之“樂學”“愉快教育”將獨具魅力。
何以寓教于樂呢?現就低年級數學談談其幾點做法:
一、以趣導入,激發求知欲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搞好課堂教學優化的前提,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可采用掛圖、故事等形式加以引入。例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教師帶領同學們去參加小白兔的森林音樂會(出現90格方格圖),這是他們去的會場,請同學們數一數每排有幾個座位?(10)有這樣的幾排?(9)你們看!小白兔排著隊來了,(小白兔對號入座),這時一只大熊氣喘吁吁地跑來說:“我家的小熊生病了,請你們來幫忙好嗎?”“好!”“我去!”“我去!”大家都愿意去幫忙,最后每排派一個代表去幫助大熊,原來每排有10只小兔,派一只代表,各剩下幾只?共有幾只?從而導入9的乘法口訣教學。
又如教學表內乘除法復習課,我們即可以運用神話中的孫爺爺,仙桃、寶葫蘆編成小故事:孫爺爺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特意給我們送來了個寶葫蘆,想考考每位小朋友,葫蘆里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題,誰算對了,就可得到一個又紅又大的仙桃,從而引入表內乘除法的復習,以趣激情,課堂一開始就創設一種愉快的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采用直觀教學,建立清晰的概念
數學概念的建立是求教學中重點,也是難點。低年級的概念大多屬于起始概念,比較抽象,舊概念引入少,都比較難向學生講清楚,往往需要從直觀中抽象出來,在豐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表象,從而建立清晰的概念。如教學“9+2”的進位加法時,教師可把本例題中靜態圖化為貼絨圖片或實物操作演示;盒子里有9個皮球,盒外面有2個,要求一共有多少個皮球?邊提示邊演示:①盒子里再放幾個球就能滿10成1盒?②把盒子外面的2個皮球分成1和1,拿1個到盒子里裝成10個,剩1個在外面;③盒子里的10個皮球和盒外的1個皮球合成11個皮球,
1.看大數9,想9和幾組成10?
2.分小數2,把2分成1和幾?
3.湊10再加幾?
同時要求學生用小棒擺擺、算算,加深理解湊十法的計算概念,通過反復實踐,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概念清晰,印象深刻。
三、評比競賽,活躍思維
小學生好勝心強,教師如能針對這一心理特征,巧妙地把商場中競爭意識引進課堂,恰當地開展一些評比活動。如在教完2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們可采用“奪紅旗”“紅花獎給誰”“接龍比賽”等形式進行綜合練習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及時加以表揚、鼓勵,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四、創設情境,游戲教學
根據教學需要,設計一個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從中學習,采用這種教法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印象深刻,效果顯著。例如教學傾向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及化聚時,可在教室里設計一個顧客到商店里購買東西的情境,在課桌上擺出各種文具用品,幾個學生當售貨員,一些當顧客,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鈔票去買文具用品,邊買邊算。
又如學完20以內數的組成,準備兩套0~10的數字卡片,發給22位朋友,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且對所學內容又留下深刻的記憶。
五、教法靈活,穩中求熟
教育家狄慈根說過:“重復是學習之母”。數學練習是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途徑,而機械重復的練習往往使學生感到厭倦,故練習形式應經常變換,力求多樣,才能保持學習興趣,達到練習目的。如引導學生記憶得數是10的加法可采用如下形式:
1.閉上眼睛記一記;
2.說“悄悄話”游戲(同桌兩個同學互背,看哪一桌同學背得又輕又快);
3.全班齊背;
4.開火車;
5.師生對口令;
6.看、聽算式說得數;
7.看誰寫得又對又多;□+□=10;
8.游戲:送小白兔回家等形式,力求穩中求熟。
房子門牌號 小白兔卡片
89+1 8+1 5+5 2+7
93+7 6+4 3+6 2+8
108+2 5+3 1+9 4+4
同時,教師和藹可親的教態,靈活多變的教法,形象生動的語言,都起著調節情感的作用,減少學生對學習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進取的起點,成功的動力,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激發學習興趣這個問題,千方百計從各個教學環節去激發,長此以往,必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永春仙夾夾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