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的最好動機便是對學習的興趣,有關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帶有彩色情感的認知傾向,興趣是人們追求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礎,因此開展對小學生的興趣培養可使他們提早接近新鮮事物,以便產生認知事物并追求真理的心理動機。本文詳細分析影響小學生產生興趣培養的主要原因,提出觀點,得出創新結論,并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為祖國培養大量專業人才做好了前期準備。
關鍵詞:興趣培養 事物認知 學習興趣 專業人才
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方法:
一、加強目的性教育
小學生興趣愛好廣泛,老師在對待學生興趣培養時,應加強對學生目的性教育,對學生興趣進行積極引導,培養學生專一性,避免學生“劈一半,掰一半”的現象出現。由于小學生興趣主要產生于認識和需要,所以在日常教學中,經常對學生進行目的性教育,引導學生把學習知識與祖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聯系起來,并將祖國現代化教育需要轉化為小學生的需要。
二、加強直觀教學,發展學生的興趣興趣培養分為直接興趣培養和間接興趣培養。直接興趣培養是對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產生的興趣進行培養。小學生所學的知識當中,有些學科是直觀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直觀教具有實物、標本、模型、掛圖等。直觀手段包括幻燈、投影、錄像、電影等。教學中,根據小學生以直接興趣為主的特點,基本上做到每堂課都有直觀教具,而且不時變換直觀手段,樹立各學科都能與小學生密切相關的興趣觀念。
三、教學風格的培養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風格滿足邏輯性與教學性的要求,能使小學生愿意聽其講課。此外教師教學風格可以使小學生在較為寬松的教學環境中輕松接受知識,增加能力,學習的興趣很容易激發出來。小學生興趣培養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在正常教學中,既要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培養小學生認知某種事物的能力(即中心興趣),使他們通過中心興趣的培養來發展學生的特殊能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提高正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應該不斷探索與實踐,并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和激發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而在獨立化個性重要的今天,教師要不斷增強教學的主體意識,創造性引導、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過程,為小學生興趣奠定堅實基礎,并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為打造人才強國而共同奮斗,整個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過程。
參考文獻:
[1]劉昊.《人才現狀分析北京日報》[N].2009-01-22.
[2]喬雪銀.《我院(3+2)高職段學生現狀之我見[EB/OL].http://www.hnjs.com.cn/h njs/xb/0801/qiaoxueyin.html.
[3]鄔適融.《我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09.1.
[4]常汝吉.《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學院教師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