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必須要把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四大要素有機整合,針對具體情況循循善誘,創設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動力的平臺,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不僅了解而且從內心接受學習過程向他提出的任務,進而在他的體驗中得到反映和支持.
1.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榜樣教育
數學既是一種探索自然的基礎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數學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積極因素,例如數學課本里面的“數學思考、數學廣角、你知道嗎?”等環節都會出現我國一些數學名家的事跡,結合教材的實際教學情況對學生及時介紹這些數學名家的事跡,特別是他們兒時的學習故事,以他們的事跡來感化學生,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以榜樣促進學生的學習,讓他們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也可以通過介紹自己學校里面的優秀學生在各項賽事中取得的優秀成績或是數學名家小時候取得的成就,以此讓他們激勵自我,鞭策自己努力學習.
2.適當開展數學課堂競賽
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收獲的一種有效手段.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創設競賽平臺,讓學生通過團隊的競賽、與自己過去的競賽和與現在競賽,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
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誰做得又對又快的”“看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誰的想法最有創意”“誰的練習做得既正確又整潔”等等,讓學生在競爭中不斷進步,不斷地完善自我,并且在競賽中獲得發展.當然,在開展課堂競賽時教師也應該注意,競賽的數量不宜太頻繁,因為能夠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學生畢竟是少數.
3.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在教學人教版第十一冊的有關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這一道練習題時,基于這道題的計算過程比較繁雜,常有學生感到疲于應付,故而產生厭倦的情緒,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產生了障礙。為排除此障礙,可對這道題創設與現實生活接近的情境. 例如:一支森林資源考察隊發現了一棵要3人才能合圍的大樹,現要算出這棵大樹的橫截面積(圓形的樹),卻無法直接測量出半徑,現在考察隊員想求助于我們班里的同學,同學們能幫助他們嗎?
這一情境的引出,引起了學生們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很快就有學生提出了方法:先用皮尺測量出樹干外圍的周長,然后通過周長算出半徑,就能運用圓的面積公式求出圓的面積.這一辦法得到了全班的贊同.教師此時用表揚的眼光看著全班學生,因勢利導:在很多時候,我們的現實環境并不允許直接運用公式求出圓的半徑,所以通過求出圓的周長再求出圓的半徑是解決許多有關圓的現實問題的需要.
通過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情境,使學生產生了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 從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啟發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意義,了解知識的使用價值,有助于誘發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成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程度及能力水平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且在解決過程中,設置不同的難度,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同伴之間的思維不斷得到碰撞,使學生感受到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并把所學的知識內化.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有了成功的學習體驗,學習的動機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為后續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5.以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數學發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技能、思維品質及情感和態度.
把社會和教育教學有機整合,使學生從社會教育中認識到自己的目標,從教學活動中體驗的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使得學生的學習需要從潛在狀態轉化為活躍狀態,從而引起了學生較為強烈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