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動的具體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和態度體驗,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運用教材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思想、智力、心理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設恰當的情境。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教學中,我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創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非常重要,它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索、自行發現、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和知識基礎的問題之中。同時應該使所提問題具體、新穎而有趣,并有適當的難度和啟發性。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講“個人禮儀重在養成”這部分內容時,設計如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當你獨自走在校園里,會不會把一些廢紙、果皮等雜物扔到不遠處的垃圾箱內?單獨一人去衛生間,會不會自覺地把便池沖干凈,把水龍頭關緊?”通過設計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們認識到,在無人監督之下,能自覺遵守行為準則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又比如:在講第五課“職業道德重在養成”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小問題:①人的素質包括哪些內容?道德素質在其中有什么重要性?②良好的道德品格是單純教育的結果,還是經常性的養成訓練的結果?③職業道德養成對于職業發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通過設計這些問題,讓學生認同“職業道德重在養成”的觀點,自覺加強職業道德養成訓練。
2. 創設模擬表演情境
表演是情感的外在表現,能把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模擬表演情境就是教師把傳授的知識放到表演中去,讓學生扮演角色,從而渲染課堂氣氛。這不僅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綜合提高的目的。例如:在講“養成遵守交往禮儀的習慣”這部分內容時,采用模擬表演的方法,挑選10個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模擬一個場景,將“稱呼禮、介紹禮、見面禮、名片禮、交談禮”等進行演練,其他學生進行觀看、討論,教師最后點評,指出不足,以便今后改進。又如:在講“職業禮儀塑形象”這部分內容時,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小組自編、自導、自演招聘求職中的禮儀情景,從而鞏固所學的職業禮儀和技巧,達到提高興趣和檢驗教學效果的目的。
3. 創設故事情境
在課堂上巧妙運用歷史、地理、人物等故事來創設故事情境,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思維。例如:在講“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誠實守信”這一內容時,我給學生們講了一個關于誠信的小故事:廣東省茂名市10060體彩銷售點業主林海燕接受一位顧客電話訂購彩票,顧客沒有及時去取彩票,而恰恰這張彩票中了500萬元大獎,業主林海燕沒有絲毫貪念,及時通知中獎彩民取票兌獎。又如:在講“正確認識自己”這部分內容時,我給學生們講了“扁鵲見魏文王”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認識到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就要正確認識自己。
4. 創設視頻情境
通過制作課件,將一些視頻片段和圖片穿插到文字中,將枯燥理論變成生動的畫面,以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禮儀修養顯個人魅力”這部分內容時,將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標準儀態的圖片通過課件演示出來,同時還將不雅的姿態鮮明地對比演示出來,讓學生直觀真切地了解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以加深印象,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又如:在講“職業禮儀塑形象”時,播放銀行、商場、賓館等不同行業的禮儀規范片段,讓學生分析其中包含的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
5.創設漫畫情境
漫畫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極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方式針貶時弊、揚美抑丑。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堂教學中,運用形式新穎、獨特、滑稽、可笑、內容健康向上、教育意義深遠的漫畫,能使課堂豐富多彩,增強趣味性、活躍氣氛,真正地讓課堂樂起來,啟迪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和諧社會里的社會公德”這部分內容時,運用“戒心”“跨欄”“睜眼瞎”“插足”四幅漫畫,讓學生結合漫畫,談談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的必要性。最終讓學生明白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的作用,是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又如,在講第四課“誠實守信、辦事公道”這部分內容時,采用“連體兄弟”這幅漫畫,形象地說明了企業失去誠信一定會失去市場,誠信和市場就像連體兄弟,引導學生思考企業為什么要重視誠實守信,從而揭示出誠信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6.創設辯論情境
創設辯論情境,是指課堂教學中,圍繞一個中心論題,通過課堂辯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例如:在講“依法規范企業的經濟行為”這部分內容時,通過設計辯論題——“正方:企業的信譽與形象集中體現在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上”“反方:企業的信譽與形象集中體現在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方式上”,組織學生辯論,引導學生在辯論中理解企業的信譽與形象集中體現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上。
7.創設名言警句情境
名言警句富有啟發性和說服力,具有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功能。恰當地使用好名言警句,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接受思想教育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我注意收集與教學有關的名言警句,并恰當地運用到教學中去,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做自尊自信的人”這部分內容時,我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種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峰,這就是個人的自尊心。”通過這一名言,讓學生提升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情感,并自覺體現在行動中。又如:在講“誠實守信”這一內容時,我選用了海涅的名言:“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通過這一名言,讓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既是我們為人處世的起碼準則,也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條件。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