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中師生和諧有效的互動強調師生之間雙向溝通與交流,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大膽創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參與者。通過創設有關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創造性地進行學習,由此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那么如何創建和諧有效的課堂,避免華而不實呢?
一、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定位:我們在課堂不是去“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學”。從教到學的轉變,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中角色的轉變,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充當的是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的角色。教師應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材、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生、學法”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以學生為主體,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面對新課程下的學生,“授人之漁”已成為師者的最高教育境界。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時,教師的角色是激勵者,記住:好的學生是表揚出來的。教師應機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動機。人所共知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課堂教學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行為的重要場所之一,教師應try our best to make the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英語學習的興趣產生之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會逐步改善,繼而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主動思維,大膽質疑,積極探究。因此,在師生有效互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營造和諧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把教學過程看作自己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協作、共同探究的過程,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 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信任學生,真誠地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身心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心情舒暢地投入課堂活動,從而激發探究欲望。同時教師要善待學生質疑,不可搪塞或冷處理,要讓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見解,有時難免有幼稚觀點,教師不要嘲笑,而是耐心引導,肯定點滴見解,必要時,可參與學生討論。我們可以采用以問引思、以理導思、以變發思、以情激思等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自覺成為學習的主體。如教初中英語第三冊Unit 7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一課時,我們在課文整體理解和分段講述之后,要求學生圍繞課文內容以多種方式作展開性的提高練習。我們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把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在實際交際中運用。根據課文線索,分別請學生扮演Edison,Edison’s father,Edison’s mother,Edison’s teacher,the boy’s father等,其余同學均為Reporter進行現場采訪。采訪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ison小時候的愛好;采訪Teacher,了解Edison在學校的情況;采訪the boy’s father,了解搶救男孩的過程,也可直接采訪Edison. 讓學生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運用所學內容,并達到知識的鞏固和掌握。
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
大量的教學實踐和研究證明,在鮮活、多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交流的話題增多,情感體驗豐富,思路打得開,彼此間容易發生相互影響,所以教師要有目的地創設情景,針對重點語言材料、句子結構,啟發誘導學生嘗試歸納出規則。情境創設可以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入手,可以從科技發展、新聞熱點等入手。應該說,在我們Go for it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教學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較為接近,有許多話題學生較感興趣,作為我們教師,應多創設情境,豐富互動內容。如在教“現在完成時”的時候,我就會利用教室的情景,一邊走向門,一邊說:“I’m walking to the door.”接著邊開門,邊說:“I’m opening the door.”然后問:“What have I just done?
I’ve just opened the door.”然后我邊在黑板上寫字,邊說:
“I’m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What have I just done?
I’ve just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學生邊看教師的表演,邊敘述。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在這種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中形成,學生學得快,掌握得牢固,運用得靈活。這樣就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