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接觸過的學生作文難以計數,其中文筆優美、理性盎然之作確實給我某種耳目一新、如飲醇酒般的舒適之感,但是多數文章給我帶來的卻是一種病態的、蒼白的感覺。我曾統計過任教班級的學生,近60%學生怕寫作文。怕的原因是什么?多數學生認為是“沒有東西可寫,難寫,寫不出來”。也就是說,寫作材料匱乏是導致學生怕寫作文的主要原因。而大量有效的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開拓視野、接受熏陶、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
一、從課本中積累材料
教材中的選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這些文章不論是從選材立意、思想情感,還是從表現技巧上看,都是中學生寫作的藍本。所以,認真閱讀教材,充分運用課內閱讀,跟著課文學作文,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第一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積累。“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沒有積累就無法‘傾吐’心聲,寫作過程便不能進行?!狈e累的內容可以是字、詞、句,也可以是段落、篇章。在閱讀教學的第一階段即預習階段,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字、詞、句,為以后的運用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的第二階段即課堂階段,我讓學生積累能承上啟下的詞、句及名言、警句或描寫敘述較精彩細致的段落,為以后作文過渡。在閱讀教學的第三階段即鞏固延伸階段,學生學完課文后,閱讀有關課外文章時也可以積累一些字、詞、句、段及一些認為較好的故事等。這些積累為以后的寫作作語言和表現手法及篇章結構上的準備。
第二步,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從獲得生活素材、學會寫作方法著手?!澳軌颢@得生活素材和激勵創造情緒的教學,就必然能夠使學生感到‘易于動筆’和‘樂于表達’,這大概是寫作教學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币蚨陂喿x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寫作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作文的興趣。朱熹曾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作文。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睆男睦韺W角度看,模仿的本質就是在讀與寫中架起一座橋梁。對此,教師可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指導、訓練。比如寫人,可從《臺階》中學寫以事表現人;可從《俗世奇人》中學用夸張手法凸顯人物特點,使人物鮮活而有個性;可從《范進中舉》中學用對比手法刻畫人。可以學《鄧稼先》由點到面綜述與專項相結合,可以學《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分時段多角度只評人物的一個方面,還可以學《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把對人物的評價糅進對他的外貌、行動描寫中。又如寫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寫事文的典型結構,事中寓理,理從事來;想把事寫得感人可以學《背影》,描寫時不斷注入與強化個人的感受;想把事寫得生動吸引人可以學《社戲》,一波三折造波瀾。
二、從課外閱讀中積累材料
教材中的例子質量雖然高,但數量有限,因此,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杜甫有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魯迅先生也說自己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的”。巴金說過:“讀多了,讀熟了,也就能慢慢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調子?!边@些都說明廣泛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首先,我要求學生每月買《讀者》《青年文摘》《中學生閱讀》等雜志,要求學生每周積累美文佳作,或由學生收集自認水平不錯的同齡人作品,在每周星期三的課堂上共同賞讀。文中那深刻透徹的人生領悟,精辟新穎的個性創作,生動形象的個性化描寫,富有文采的修辭語句,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使學生產生了寫作的沖動,于是紛紛揮筆學寫。
其次,我向學生推薦中外名著,如《西游記》《魯濱遜漂流記》《童年》等,使其從名著中吸取營養,積累作文素材。學生在文學名著的海洋中遨游,正像蜜蜂在萬花叢中辛勤采蜜一樣。
第三,開設閱讀講座,指導閱讀方法。朱光潛先生說:“關于讀書的方法……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和你的意見。記筆記不但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你仔細,刺激你思考?!边@樣,學生就“學會與文本對話”。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