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教育的時間最多。班主任的導航作用貫穿在學生的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
一、以思想道德價值觀導航
在思想導航中,首先注意道德養成,制定道德規范,提高道德認識,使學生明確什么行為是正確的,什么行為是錯誤的,什么是應該提倡的,什么是應該反對的。其次,幫助學生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信念,使之形成道德理想,能夠鑒別、評價自己的行為好壞,自覺地把典型人物的優秀品質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進而提高道德行為的自覺性。
加強對價值觀的導航和調控。隨著社會轉型,社會價值越來越多樣化,面對這些價值沖突,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出現了變化:一是價值主體的自我化,二是價值取向的功利化,三是價值目標的短期化。對于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班主任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堅持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確價值觀教育。樹立正確價值觀需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目的與手段、精神與物質、個人與集體、自我與他人、規范與自律、義務與權利的關系。要加強對價值觀的引導與調控,始終使科學的、健康的價值觀居于主導地位。教師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主動進行導航和調控,使學生的價值觀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二、以行為情感導航
在班級教育中實施行為導航所要實現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的能力。班主任引導學生就某一問題自由發表意見,班主任不對其意見的正確或錯誤進行任何評價。主要是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促進學生對問題形成自己的意見;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討論,再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當前,中學生早戀已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而靠單純的禁錮是行不通的。對此,班主任要重在引導,可以通過采用行為導航這種方式,來破除他們對異性交往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了解“偷嘗禁果”可能帶來的危害,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辨別能力。通過一些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例如通過讓學生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和校園暴力等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不僅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判斷能力、得出結論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將整個判斷過程的思維用語言進行完整、清晰地表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由學生討論有關班級建設,如班級工作計劃、學習計劃的制訂,學習成績、操作技能提高的討論,班級文化主題、班級活動開展意見的征集等。學生通過討論班級建設激發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能夠不斷提高自身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控能力和健康心理。中學階段是中學生心理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關鍵階段。由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中學生出現的不正常心理狀態很多,諸如狂想心理、害羞心理、性心理等。對此,班主任不必緊張,應該理解為正常的心理反應,通過開展健康心理活動,使學生善于面對人生,面對挫折,形成穩定的心理素質。
三、以愛心活動導航
怎樣才能以愛導航呢?關愛和寬容是最好的途徑。教育是一種理解,一種感化,是一種同舟共濟。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關愛學生,為學生創造如沐春風的成長環境。要尊重學生人格,理解學生的追求,欣賞學生的亮點,激勵學生進步,信任學生的言行,寬容學生的過錯。要用愛的眼睛去發現學生,用愛的鼓勵去調動學生,因為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線。當然,這種寬容并不是無限制、無條件的。如對于學生出現的諸如與老師頂嘴、無理爭三分的壞毛病,絕不能姑息,要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不然他就會得寸進尺,愈演愈烈,并在其他人身上傳染蔓延。
愛心是基礎,活動是載體。在課外活動中,通過進行多種形式的政治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受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爭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課外閱讀、參觀、訪問、講演、競賽等活動,可以不斷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潑地發展。學生參加一些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活動,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鍛煉,更加有利于自身的發展。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