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基本觀點: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 其基本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讓學生先試一試”. 嘗試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的嘗試為核心,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條件.
一、凸現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1. 強化學生愿望
學生天生就有好奇的內驅力,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什么事都躍躍欲試,有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與實現的需要. 教師要強化、呵護這種愿望,以微笑和真誠,贊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和堅韌,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嘗試的沖動,激活主體參與的動機.
2. 充分利用教材
新課程教材比較注重問題的探索性,信息呈現多樣化、可選擇性等,這些都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提供了素材. 我們一是要讓學生明確課程的教學體系以及課題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嘗試從審題入手,產生主體參與的興趣;二是根據教材實際,變通靈活組織教學過程,避免程序化的方法,提高學生主體參與嘗試學習的興趣;三是把握教材新舊知識的聯系點,找準知識的著力點和生長點,制造認知沖突,激活學生急于求證求解的需求欲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嘗試;四是通過加大訓練強度,開展學習競賽,創設成功條件等方法,外化學生心理動因,提高他們主動嘗試學習的興趣.
3. 引導點撥
在新課程實施教學中,教師是促進者和引導者,首先要在導趣上下功夫,激發學生主體參與嘗試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轉變傳統教育專制型的師生關系觀念,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 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人格、思想、情感、個性的尊重,激發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教師還要善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材特點,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取得嘗試成功的鑰匙. 在學生進行自主的觀察實驗或進行討論時,教師要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 還要靈活采用現代教學媒體,提高感染力,吸引力,以豐富多彩、富于變化的信息引起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以愉快、寬松、和諧情景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二、把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新課改要求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可持續性發展的學習.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許多問題幾乎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因此,必須強調嘗試中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嘗試的團隊創新精神.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相互啟發是體現合作性的重要形式. 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由表達觀點,不必擔心別人的嘲笑、譏諷,有時可采用一定的行為操作去主動驗證想法的正確性,不會受到排斥、孤立. 傾聽小伙伴的發言,引發新的思維,潛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啟迪下得到開發,共同求得多種不同的答案. 和諧、自由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激勵創造.
1. 合作探究質疑入課
開學初,根據學生的優、中、差搭配成4至6人的學習小組,并選出學習組長,創造一種和諧的合作氛圍. 根據課前的嘗試預習問題,讓學生提出本課應掌握的知識和學習目標,并通過互補作用修改完善,留作課內需要解決的問題. 使小組合作促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進入積極學習的良好狀態.
2. 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
學生在嘗試學習的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不要急于點撥,而是把重、難點放入到小組中去,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討論、操作實驗等. 多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話,充分發表意見,集思廣益,再讓各小組討論交流,力求創新,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操作過程. 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攻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 合作探究總結評價
傳統教學的課堂總結和評價,一般都是教師承擔的,但在新課程實施中,這個角色必須讓位給學生. 學生的潛力很大,把學習的主動權、評價權還給學生,他們就能開動腦筋,敢于嘗試. 利用集體的智慧和互補作用,歸納、類比、評析、總結. 如學生可以合作構建知識體系,可以對學習過程表現進行自主評價和同伴評價. 針對自我,發掘閃光點,找出不足或看到他人的長處,優勢互補,體驗成功.
小組合作學習,是尊重差異,重視個性發展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 在小組學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得到發揮,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使學生在競爭和合作兩種關系的處理中,形成和諧關系,獲得集體意識和行為規范,極大地激發他們的主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獲得自我的充分發展.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