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長期以來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神秘王國,高不可攀,難以捉摸。其實,凡是有思維能力的人,天天都在作文。日常生活中比如打個報告、寫份申請、傳個口信、陳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信、信息交流、做語文作業等,都是作文,不過,有些是口頭,有些是書面罷了,但都是為了表達生活。那么,如何在常規教學中引導學生讀中學寫呢?
一、讓學生重視語言表達
語言這個工具必須先學后用,沒有學好,就談不上用好。語言,有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而口頭語言先于書面語言。我們學習語文,就是把別人的書面語言變為自己的口頭語言,然后再轉化成自己的書面語言。這是掌握語言工具的的一個過程。我們學習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通過觀察生活,把觀察所得用文字記錄下來,留給我們學習、欣賞。因此,朗讀是學習別人語言的好方法,是訓練兒童掌握語言這個工具的重要手段。同時,作文的基礎是造句,即串詞成句。教學中,有些詞應訓練學生掌握它的使用范圍,搭配對象,串通句子。這包括選材、連詞成句的訓練過程。
二、讓學生重視語言積累
1. 要重視口語訓練,為作文積累語言材料。重視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首先必須重視朗讀訓練。讀是說的基
礎,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的起步。這個起步抓得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利于積累詞匯,學會使用語言工具,從而提高作文能力。朗讀要嚴格按照“讀得正確、讀得流利、讀得有感情”這個要求進行訓練。經過訓練后,要達到學生能用準確的語調、不同的語氣、豐富的感情讀出一篇課文的目的。因此,朗讀應該是課內外的一門作業,而且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
2. 要重視把造句的基本功打好,為作文備好料。用詞造句是學生學習說話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礎。我在指導學生用詞造句時,從詞的使用范圍、造句時的選材、串詞成句、語氣句式的運用上認真指導。比如用“主持”這個詞來造句,它的使用范圍是:主持主義、主持公道、主持工作、主持會議、主持晚會。當學生知道它的使用范圍后,還必須指導學生選材,如“主持工作”既可以選大范圍的材料,也可以選小范圍的材料:主持學校工作、主持班委工作、主持小隊工作等。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串詞成句,如“我們班的小隊長主持小隊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績”。串詞成句后,還不能就此滿足,應引導學生在句式、語氣上下再功夫,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如:“你當選小隊長后,希望你好好主持小隊的工作。”“你為什么不好好主持小隊的工作呢?”“他主持我們小隊的工作后,想出的辦法真多啊!”指導學生用詞造句,不僅是指導學生準確用詞,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作文備好語言材料。
3. 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基本段式的訓練,為作文加工好零部件。作文的基本部件是段,段的基本功練好,寫文章才有基礎。我在講讀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了這方面的練筆。課本上出現的基本段式有:總分段、按順序說段。這兩種段式是小學常見的,也是常用的。對于總分段,要從讀中引導學生體會總起與分述之間的關系。而對于按順序說段,則是訓練學生懂得在說話、寫話時如何做到言之有序。
三、讓學生學會設疑鋪展
學生在讀寫中,如果學會了“設疑鋪展”的方法,就能逐步提高讀寫能力。其實,我們在讀寫教學中天天都在運用這種方法。比如要求學生擴寫下面的一句話:“我撿到一支鋼筆,不知道是誰丟的,我把它交給老師,老師表揚了我。”首先要啟發學生想想這段話哪些地方寫的不具體,然后把要寫具體的問題一個一個提出來,如:
1. 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撿到這支鋼筆?
2. 這支鋼筆的樣子怎么樣?
3. 我撿到鋼筆時是怎么想的?
4. 我為什么要交給老師?
5. 我交給老師時,老師說些什么?我的心情怎么樣?
在老師啟發、指導下,學生能提出這些問題,這就是設疑鋪展方法的運用。然后告訴學生,寫一篇文章就是要把一個個問題連起來回答清楚。上面所提出的問題不回答清楚,這段話就不能寫具體。寫一段話是這樣,寫一篇文章同樣要學會這種方法。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