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參與了學?!靶W生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習慣培養”的課題研究,我就開始注意對本班學生進行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的引導。我發現,引入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效果明顯。
“團體心理輔導”是國際上很流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能使每個學生受到團體氛圍、人際關系的影響,產生暗示、模仿、從眾等心理效應,獲得接納、宣泄、互相慰藉、互助互學等心理體驗,提高心理素質。與個別輔導相比,它以活動為主,學生喜聞樂見,積極投入,效果較好。
一、放松身心,切入主題
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創設輕松、和諧、信任的氛圍至關重要。團體輔導初期,學生還沒有足夠的情緒、精神準備,對本節課要探索的主題和達成的目標也不明確,團體內開展互動、交流、分享的氛圍尚未形成。特別是小學生,一開課就直奔主題,會讓他們心情緊張。因此每一次的輔導活動我們都精心設計相關的暖身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本次輔導的主題。暖身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歌曲,可以是游戲,也可以是小故事。
例如:三年級“了不起的爸爸媽媽”活動開始,全班一起唱歌曲《天下父母心》,然后引導:“我們剛才唱了一首很有趣的歌,有誰能說說,這首歌是唱什么的呢?”切入本次活動的主題:我們不僅有好爸爸,還有好媽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我們的好爸爸、好媽媽。
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下,學生進入主題體驗活動時就不會感到被動,因此,暖身也稱為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讓全體學生既沒有心理壓力,感到輕松愉快,又能夠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輔導活動的情緒,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不是“老師要我感恩”的。
二、參與互動,分享探討
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主,教師的指導為輔,必須注重師生之間的雙向溝通。學生在課程中以角色扮演、問題討論、活動體驗等多種方式領會必要的知識點、探討問題,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掌握發展自我的方法。
例如:“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活動,我們設計了一個“生活小劇場”,由兩個學生先進行扮演。劇情是:小明課余對電腦的興趣可濃了,打字、上網查資料、制作電腦小報樣樣在行??蓩寢屢恢辈煌馑膼酆?。這天,媽媽下班很累,還要拖地,此時,小明拿著一張單元測驗卷回家。媽媽一看成績,火了,說不讓小明再上電腦班了。小明也委屈,大聲辯解。于是兩人開始爭吵,最終互不理睬。這時,我讓學生分享自己看完表演的感受,然后在小組內討論:幫小明想想辦法,怎樣讓媽媽知道小明這次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卷子的難度太大而不是電腦班,而且雙方又不傷感情?最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匯報。學生在互動探討中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在互相商量中懂得了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在這個生活劇場里,學生悟出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掌握了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并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活動才有互動,活動促使學生展示。通過共享展示,孩子自己去選擇,最終得出答案。我們應設置更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參與中,在互動探討中感受、體驗、思考,領悟父母的恩情。
三、情感體驗,促進內需
心理輔導最離不開的是“情”, 用豐富的情境感化學生,凈化學生的心靈可謂行之有效。
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給五年級學生上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一課。我充分發揮語文老師情感渲染的優勢,通過配樂朗誦一封母親的信,引領孩子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然后把家長事先給孩子寫的一封信鄭重地發到學生手上。學生靜靜地看著,整個教室相當安靜。大多數父母是第一次寫信給孩子,孩子們覺得有點意外,信中父母都親切地稱呼“心肝寶貝、親愛的”,讓他們感覺很溫暖。其中有一個孩子讀到媽媽寫的信中提到她平時為媽媽準備便當、爸爸手受傷時自己緊張又心痛的情景,感動得哭了。通過這樣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生產生心理共鳴,此時,正是促進學生內需外現的最好時機?!巴瑢W們的心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話想對爸爸媽媽說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信紙和信封,你們可以給爸爸媽媽回一封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激和愛?!?音樂背景中學生寫信)
這樣的情感打動,學生不感到乏味空洞,而是在其心靈產生了深深的觸動和感化,達到了教育無痕的境界??梢?,只要將認知轉化成情感,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