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教學是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來確定主題,并以該主題幫助幼兒構建知識的教學活動。方案教學著重體現幼兒的自主學習,使兒童真正獲得內在的發展。基于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嘗試借鑒方案教學,并結合家鄉本土的資源開展主題探究。
一、主題開展過程
(一)主題網絡的預設
在我設想以七星巖這一題材做主題時,首先考慮到幼兒對這方面是否感興趣?他們對七星巖了解有多少?他們還想了解七星巖哪些方面的內容?通過對話,我了解到幼兒經常到七星巖玩,并想了解七星巖的亭、橋、巖、洞、湖等。根據幼兒的意愿,我們預設了七星巖的主題網絡,并開始了探究性的學習。
(二)主題探究
在主題探究過程中,首先是由原來注重教變為注重幼兒的學,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過程中的觀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1. 教師靈活處理預成和生成活動,把握好教與學的互動
預設以“七星巖”的傳說為切人點,引發幼兒對七座巖峰的興趣和想象。活動中,幼兒要按傳說中的描述制作七座巖。問題提出后,我發現幼兒有其他的興趣點,打破了我預設的計劃。我認識到靈活把握教育契機是教師如何處理預成和生成活動關系的關鍵。我馬上調整活動內容,向著制作七座巖的方向探究。
(1)讓幼兒自由組合,培養團隊精神。七座巖峰各有名稱、各有特點,由誰來制作模型呢?我有意忽略安排,把自主權交給幼兒。首先讓他們自由組合,自主選出組長并共同協商完成制作。
(2)在制作中養成既分工又合作的精神。制作的過程有不同的工序,我讓幼兒自由地選擇。共同的目標也需要他們合作完成,因此在組長的組織下,共同制作其中一座巖,從而形成團隊精神。
(3)老師以合作者的角色引導幼兒。教師的角色應是靈活的,幼兒最容易接受的是合作者。合作者是平等、互助、協商、互動的總和,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才能真正發展自我。在七星巖制作的過程中,我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和幼兒一起扒泡沫,將最佳的方法在互助中教給幼兒;和幼兒一起粘拼巖峰,共同尋找出用兩頭尖的牙簽來固定“巖石”。
2. 改革教育方法,使之更適合幼兒的發展
在探索七星巖的巖洞時,幼兒的興趣點遷移到了洞壁上的詩,我因此收集了很多易懂且朗朗上口的詩來要求他們學習。在學習陳毅的詩“蟾蜍立水邊,仙掌在其旁。朝暮兩相依,恰似姐妹行”時,我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法:先試后導,先練后學。如:“蟾蜍立水邊,”按詩歌的注解擴充為“蟾蜍巖站立在水的旁邊。”教師邊念邊操作模型,讓幼兒充分理解句子所描述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出要求,把這句話用五個字的詩句表示,最后一個字是“邊”。幼兒很快就說出“蟾蜍在水邊”,經過引導,幼兒在理解“立”和“邊”的不同運用后,“蟾蜍立水邊”的詩句脫口而出。
3. 主題的彈性發展
跟隨著主題的發展,幼兒對七星巖的了解逐步加深,也積累了很多有關知識,表達和繼續探索的欲望也越來越高。因此嘗試讓幼兒利用建構出的“七星巖”創編新《龜兔賽跑》,幼兒均能根據七星巖的環境條件編出故事。
二、主題探究的收獲
(一)幼兒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
在主題發展的過程中,教師順應、支持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并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中尋找教育契機,生成了有益的活動。
(二)教師起到了主導的作用
在主題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樹立了大課程的教育觀,把握了大的發展目標,將預成和生成的活動緊密結合,互相滲透,使課程有了高度的靈活性與彈性發展。
(三)課程的整合和教育方法的靈活使用
在主題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把教育融到一天的活動中,把教育目標、內容、形式進行整合,并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靈活地為幼兒構建知識,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幼兒的探索能力和自主性得到提高
在主題發展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自主學習、合作、分享、團隊精神等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五)把家長引領到了主題之中
在主題的發展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探究促使家長參與到主題發展之中。老師、家長、幼兒等多方互動,使教育順利開展,形成了教育一體化。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