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作為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現在已經廣泛應用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中。它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科的積極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培養學生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和合作精神、提高合作技能以及克服自我為中心的思想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 人人參與策略——巧分組、預時間,提高合作學習參與度
初中音樂課程注重的是音樂實踐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動手參與的機會,而不能產生話語霸權乃至表演霸權。
多維編組。多維編組總體來說就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教師在分配小組時,不能僅按照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來進行劃分,還要考慮到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和能力,甚至還要考慮家庭方面的差異。只有采取這種多維度編組策略才可以讓每組成員搭配趨于合理。
提供充裕的合作時間。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獲得足夠的參與時間。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少講,精講,在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安排上提供學生最優發展的“空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對某種知識再思考、再認識的能力。
二、 責任制策略 ——提高合作學習集體的凝聚力
教師在活動開始時要明確各個小組在課堂中的責任,即學習目標的定位。教師安排小組任務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
要求,并且要明確責任。
正確地角色分工。教師應正確地進行角色分工,建立小組內部人人發言的機制。小組討論時要求每位學生必須要發言,并輪流代表小組上臺做學習總結或者成果匯報。這樣每位同學都有了人人發言的責任后,就會避免一些性格內向的同學和后進生不參與小組討論的現象。
個人責任策略。個人責任主要指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部需要承擔的責任,它由小組長來指定。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的機會,小組長應讓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要負責協調小組內部成員開展合作學習活動。
三、教師有效調控策略——注重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換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應該是多重的,除了進行整體的思考和設計,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應對合作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否則離開了教師的指導,合作學習有可能會流于形式,處于無序的狀態,反而降低了教學的效率。因此,應當進行有效的調控。
引導學生建立并強化“主體意識”,啟發學生積極參與。遵照“生本教育”觀,學生在教育中處于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改變角色定位,積極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扮演多個角色,除了進行教學組織之外,還應該作為“示范者”、“引導者”、“傾聽者”等積極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這種多重角色的塑造,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持續的發展。
四、跨學科合作策略——令音樂課堂在合作學習中綻放異彩
新的課程改革提倡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音樂教師可以進行跨年級、跨學科的合作交流。
比如音樂、語文與美術課的合作。音樂教師課前要充分地與美術、語文教師進行交流,以獲取足夠的、準確的專業知識,甚至可以請他們加入到音樂課中,起到合作與指導的作用。同樣,可以選擇語文、英語、歷史課本內容編寫劇本,設計、制作面具、服飾,布置場景,并表演故事劇,一堂課下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設計、動手能力,還培養了表演能力。
五、 綜合評價策略——激發動力,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注重過程評價。對于合作學習活動不能僅限于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那樣又會將音樂教學拉入老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由于初中音樂合作學習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過程性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使得每個學生在其小組中愿意發揮自己的作用。
注重整體評價。教師要把每小組作為一個整體來評價,在課堂教學各項活動、競賽中及時評出小組的一、二、三名并給予一定獎勵,這樣會增加學生組內的競爭,要求學生在組內更加合作而且會更加透徹的明白合作的作用。這樣,不僅要求學生之間要相互配合、協調,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
注重多維度評價。教師不應只從一方面對于學生給予評價,應該從多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包括學生的知識技能、審美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情感態度等方面。同時教師對于學生評價的多維度還應該體現在評價方法上,比如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小組自評、小組之間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等。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