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跑是初中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在冬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頑強意志的主要練習手段之一。大班授課時,班內采用統一練習方法和練習內容,身體素質、意志品質和興趣等方面的差別很難使初中生完成統一的練習目標。面對一個差異如此懸殊的學生群體,怎么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是我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分層”是一種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課堂教學策略,即在不同的教育目標下,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解決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全面綜合地對每個學生進行合理評價,從而激勵學生進步,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在教師的培養下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文作者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初中中長跑教學中,以期為中學中長跑教學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
從天河中學初中二年級隨機抽取兩個教學班,每班40人,共8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確定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對照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分別從圖書館和中國期刊網數據庫查閱有關教育學、心理學和體育理論與實踐的期刊和書籍,從理論上理解和掌握分層教學法在初中中長跑教學中的研究現狀,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豐富的理論基礎。(圖1為分層教學法在中長跑教學過程中運作流程圖)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設計了學生學習興趣調查問卷,實驗前對非實驗學生進行兩次問卷調查,信度系數為0.852,基本能滿足本研究的需要,在實驗后分別發放問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97.5%。
3.實驗法
實驗班采用分層教學,對照班采用常規的統一授課方式。實驗時間為連續4周8次課,兩班教學時數相同。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中長跑專項身體素質、專項運動成績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為p>O.05,說明兩個班的學生在實驗前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實驗可操作性。
(1)總體分層,設置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生預期的學習結果或者是預期的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在“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前提之下,根據學生現有的水平和發展的可能性水平,分別制定實驗班本階段的總體目標和具體每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A層次:設置發展目標,讓學生體會到中長跑運動過程中在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基礎上,用優秀的成績來嚴格要求,進一步提高運動水平,促進身心健康。
B層次:設置中等目標,讓學生展現自己的體能,發展身體素質和能力,鍛煉堅強的意志,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
c層次:設置進步目標,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參與學習和鍛煉的樂趣,學會與同伴友好合作,在鍛煉中掌握合理的跑步節奏,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
(2)教學過程分層
目標——內容一目標,從宏觀上是目標統領內容,但內容根據功能和價值去折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基礎上,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A層次的學生屬于優秀級別的學生,身體素質、運動知識、意志品質都要比其他學生要好,在教學過程中加大運動量,提高運動強度,發展快速耐久跑能力,全面發展體能,同時發展學生個性,使學生感受中長跑的魅力。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則要在盡量完成運動量的基礎上,適當降低運動強度,結合發展有氧耐力的方法,體會中長跑的運動節奏。
(3)及時反饋,調整層次
練習過程中,每一層次的學生不固定:在練習過程中,只要是能夠達到上一層次要求,就可以加入到上一個層次;同樣,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本層次的練習要求,也有可能會下降到另一個層次。
3.數理統計法
對所獲得數據運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1.分層教學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經過8次課的中長跑教學中,實驗班有50%的學生對中長跑產生了興趣,只有5%的學生對中長跑不感興趣。實驗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練習興趣。中長跑雖然是中學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之一。但由于其動作簡單,既要一定的速度,又要維持一定的時間,心理和生理負荷較大,學生練習起來缺乏樂趣,對于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的初中生來說,他們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身體素質參差不一,意志力比較薄弱,怕苦怕累的思想比較嚴重,對中長跑是“談跑色變”。如果我們仍然以大班要求進行教學,難以實現“快樂體育”的教學目標。而分層教學針對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進行分層,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各自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及時反饋,調整層次,充分發揮和挖掘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積極性。
2.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后兩組學生在運動成績上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的運動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是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論的分層教學法針對教育對象的性格、能力、原有基礎等具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它突破過去教學統一要求,統一標準的模式,針對性強,較好地解決了大班上課不易照顧學生個體差異的弊病。在進行中長跑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同質分層,每個層次的目標不一樣,所進行的練習方式也不一樣,另外組與組之間不是固定不變的,低層次組的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達到高層次水平時可調到高層次組學習;而高層次組的學生學習時感到很吃力、壓力太大而跟不上進度時可換到低層次組學習,同時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進而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素質
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運用分層教學法,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思維定式,在備課方面難度加大,層面拉寬,工作量增多,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對學生各方面觀察、測試、分層。有效組織各層次學生的教學活動,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的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被分層過程中提出來的挑戰都有利于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4.有關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初中生大都是沒有經過專業運動訓練的,他們在體育知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差別比較大。在分層次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同質分組,盡量做到同一層次的學生差別不大,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樹立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注意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有“跳一跳就能吃到桃子”的期待,尤其是中間層的學生,他們不能像優秀層次的學生那樣較高質量地完成練習,又不能像后進層屬于“關心輔導”對象,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多給中間層的學生表現、嘗試的機會,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每一名學生發揮出更大的潛能,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羅 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