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的確,閱讀為孩子敲開探究過去、現在、未來奧秘的大門;引發高雅的談話,培養高尚的情感;使孩子們關注生活,重視生命意義。為此,在新的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創新途徑來激勵學生“悅讀”。
一、營造氛圍,激發“悅讀”
孔子認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活學生閱讀的快樂因子,讓學生在主動閱讀、發現和體驗中獲得真切的學習感受。給學生創設“快樂參與”的閱讀氛圍顯得尤為重要。
語文課前五分鐘活動是一種以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學生的所思所想為主要素材,以學生登臺發言為主要方式的能力訓練,是一種用時不多、學生能力卻如雨后春筍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動。筆者幾年來一直堅持開展的“實中新聞播報員”、“讓我輕輕地告訴你”、“開心一刻”等課前欄目,頗愛學生喜愛。先讓學生利用前一天吃晚飯時從電視上看到的《新聞聯播》或看報紙、雜志上的熱點問題,將其扼要內容,整理到班級的“新聞卡片”上。再在第二天語文課前時間把它大聲地朗讀出來?!罢n前五分鐘”活動,充分展示學生自己的才華,達到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效果,是實踐大語文學習觀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自主探索。引導“悅讀”
不管是什么樣的形式,只要“當學生負責任的參與學習過程時,就會促進學習”。例如教學外國名著作品《威尼斯商人》時,我依據課文重點難點,為同學們分了四個小組——“資料庫”、“演出團”、“評審組”和“考核組”,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參加,自學3課時完成。“資料庫”無疑就是利用資源查找有關本課的相關資料,去圖書室翻閱記錄、微機室上網下載,拓寬了視野,提高了動手能力?!把莩鰣F”的演員,根據故事的情節,編、演出課本劇,從而更清晰地掌握了行文脈絡和人物性格?!霸u審團”要綜合所有內容,把重點放在人物安東尼奧、夏洛克、鮑西婭、巴薩尼奧的把握上。小組討論,概括出每位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對“演出團”的演出進行賞評?!翱己私M”根據本文的學習目標及重點,為全班同學出練習題。本節課課時安排:利用2課時自由準備,1課時展示自學成果。四個組同時完成了課文的學習,但又各有不同的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在展示課上,同學們根據其他組的成果展示再一次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第四組“考核組”的測試,又將素質教育與當前的應試環境完美的結合,也可以稱為是新形式的“先學、后教、當堂練”。
三、多元評價,鼓勵“悅讀”
想方設法設置“讀書擂臺”、“讀書階梯”、“書山行”等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讓他們體驗閱讀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在展示交流過程中檢查閱讀的情況。在課堂學習后,在課外閱讀后,在一個階段的專題活動后,我們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了檢測。檢測的內容重點突出閱讀態度、方法、成果。形式開放活潑。根據學生閱讀活動中的表現,評出班級“閱讀十大名星”、“閱讀過關獎”、“時政小靈通”、“環保小天使”、“科技小能手”、“體育小健將”等。通過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互動,構建“閱讀情感場”,激勵全員讀書,讓思維在碰撞中閃現,讓快樂之花在交互中綻放。
要求學生建一只“快樂閱讀成長記錄袋”,以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為本,由學生、教師、家長及同學收集并做出的相關材料來評價學生的發展狀況,以達到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快樂閱讀成長記錄袋”內容分別有:在閱讀能力形成性評價中,我們注意收集學生課內外閱讀中的典型資料,如結合課文搜集的材料,自己制作的讀書卡片、讀后感、專題閱讀、積極讀書分子獎狀等,選擇最有代表性的資料放入學生的“快樂閱讀成長記錄袋”中;將學生自我收集和教師收集結合起來,在經歷了一段時間后,學生收集制作的閱讀材料,在階段評價時,通常讓他們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分析。并把“自我評價、老師評價、家長評價”分別引入課外閱讀能力的形成性評價之中,進一步優化。進行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可自主選擇課外閱讀的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充滿情趣,豐富多彩起來。教師給予富有激勵性、鼓舞性的評價。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