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并由此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夠促使人們積極思維,它是創新精神的起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指人在創造過程中產生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活動,它包括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從同一材料來源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思維方向發散于不同的方面。集中思維是由發散思維提出的多種可能性進行比較選擇,并集中到某一可能性的思維過程。
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如下。
1.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敢問、敢答、有機會思考,在此基礎上課堂提問特別注意:問題要賦于啟發性,難易適中且鋪設探索的“階梯”。
比如,初一代數剛開始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時,我先提了個問題:“同學們,只要你們把自己的年齡乘以2再減去10,把結果告訴我,老師就能猜出你們的年齡?!币晃煌瑢W很快說出6。我馬上猜出他的年齡是13歲;另一位同學報上4,我脫口而出:“12歲!”這時同學們議論開了,紛紛猜測老師是怎么算出來的。當學生興趣正濃時,我適時點撥:“你們每個人的年齡可用一個字母a表示,那么就有等式:ax2-10=6”。這樣,化枯燥為生動,學生對代數一開始就產生了興趣。
2.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情境教學也是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情境,也能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如教《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一節時,我設計這樣一個情境:小明不小心將哥哥的一個平行四邊形形狀的玻璃鏡框打破了一角(如圖1),要去店里配新的,他要先在畫板上畫好這個平行四邊形,你有什么辦法幫他補充完整嗎?用尺規作圖。如果能,請說明作圖依據。如此通過圖示和提問,就啟發了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并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
3.突出重點。著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表現為不墨守成規,尋求變異,從不同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的途徑。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點,可以通過訓練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1)訓練思維的流暢性。思維的流暢性是指學生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思維流暢。在教學中,要善于在公式、法則的引伸中培養流暢思維。
(2)訓練思維的變通性。思維的變通性是指思維的靈活性,它不受思維定勢的束縛,從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
例3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我們構造了正面的模型:RtΔABC中,∠C=90。,分別以RtΔABC的三邊向外作三個正方形,如圖2,面積分別用s1、s2、s3表示,那么有s1=s2+s3。
教師可以對這里的條件作如下變通:①如果分別以RtΔABC的三邊向外作三個正三角形,如圖3,其面積分別用s1s2s3表示,請你確定s1、s2、s3,之間的關系,并加以證明。②如果分別以RtΔABC的三邊向外作三個一般三角形,其面積分別用s1、s2、s3表示,這三者之間仍然具有上述關系嗎?如果這三個三角形相似呢?③你能構造一個模型,即以RtΔABC三邊為邊向外作三個圖形,使得三個圖形的面積具有上述關系嗎?具體做一做。

(3)訓練思維的獨創性。思維的獨創性是指思維的方法要新穎、獨特、富于創新。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大膽思考。
解此題不妨引導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把代數問題轉變為幾何問題,如此不僅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會等待。給學生以創新的機會和足夠的時間(略)
綜上所述,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作為教師不僅需要準備好的問題,需要給學生提供機會。需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與愛心。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