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過程不僅是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激起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良的情感熏陶和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
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和愛好,用自己熾熱的教學情感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益于實現彼此有效的情感溝通,會使學生有一種寬松感、安全感和親切感,從而保持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在老師的欣賞和寬容中,學生有意或無意地產生情感傾向,并下意識地朝老師暗示的方向發展和努力。在愉快的生活和學習中,學生能保持穩定和持久的英語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激發其聰明才智和創造性。
二、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情感素材
在備課時教師應努力挖掘教科書中滲透情感因素的語言材料,運用已有的知識對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加工和重組等,通過自己的感受去領悟作者的情感,引起感情共鳴,并留存為英語教學情感教育的前提條件。如人教新課標高中英語必修2Unit 4“WildlifeProtection”的中心話題是野生動植物保護。教師可通過閱讀、聽力、問答、討論等操練,使學生進一步意識到野生動物的困境,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讓他們明確“We should be concemed about animals disappearing since the food we eatis eitherfrom plants orfrom an-imals,We Call’t affordtolose any ofthem,'’從而培養熱愛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感素養。教材內的偉人、名人的人格魅力本身對學生情感培育有巨大的感染和推動作用。如:Nelson Mandela,Jane Goodall,Yuan Longping,John Snow等的卓越貢獻和感人事跡,對學生情感素質的教育具有很大的感染作用、激勵作用,學生可從中汲取成長的動力。
三、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1.教師在教學中不要一味關心學習成績,而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感動態,把他們視為平等的主體,開發他們的優勢,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或不當的方法。要在良好的氣氛中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幫助學困生查找原因,分析消極因素的影響,從心理、情感上培養他們學好英語的毅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放下包袱,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動力和主動性。
2.科學的設計和巧妙使用教學語言有助于學生產生傾慕之心,給他們以啟迪、感染和陶冶。教師的語言要有激勵性、通俗化、趣味化,以喚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要有邏輯性、清晰化、條理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說話語速要快慢得當,聲調要講究輕重緩急,語言的節感要抑揚頓挫,以增強感染力。同時,教師要通過借助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和姿態等形象、生動的力量,給學生輕松、愉快、富有朝氣的感覺,激起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3.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遵循“評價積極性原則”。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因人而異地給予中肯的鼓勵和評價。不失時機并毫不吝嗇地運用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評語,如Well done!Excellent!Great!Wonderful!You can do bet,terthan that,Make a bit more effort,Ahhough we might fail,we won't lose heart,
4.創設真實情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把學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升華情感,喚起感情的共鳴。必修l Unit 4“Earthquakes”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感情朗讀第四段。這段講述了在解放軍的救援和全國各地的支援幫助下,被地震摧毀的城市開始復蘇。教師應以情發聲,以情帶語,在濃郁飽滿的情緒里渲染軍民魚水情深,培養學生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的情懷。也可以安排角色扮演,由一位記者現場采訪地震幸存者,寓情于景,讓參與者真切體驗、聽眾觸景生情,激發對生命的禮贊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情感教育宜借助于多媒體等手段。利用因特網和動畫、圖片、聲像等直觀手段,制作并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軟件,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小組辯論、知識競賽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英語交際活動,在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學會善于體察別人的情緒,解讀他人的情緒反應,提高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