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使命,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進行學科整合,教好本學科內容的同時還要進行育人,因此英語老師在傳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獨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獨生子女的素質如何,不但直接關系到億萬家庭的幸福,更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所以英語老師在上英語課的時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1.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學校必須注重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一個孩子,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戴,不關心,不尊敬,不照顧,怎么能去愛他人,愛集體呢?父母要做到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起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榜樣。父母對待老人的態度,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
在英語教學中,當學到\"Moth—er's Day'“Father”s Day'’時,我對學生說父母為撫育我們日夜操勞,十分辛苦,作為小孩,作為子女,就要愛我們的父母,就要孝敬父母。如離家或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未經父母同意,不準夜宿他人家里;尊重父母的教誨,遇事與父母商量,不頂撞,不耍脾氣;每天回家作業完成后要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整理房間、洗衣、晾衣服、做飯、洗碗、倒垃圾等。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用多種形式向父母表達一份“愛意”和“孝心”。當學到Thanks—giving Day的時候,鼓勵他們要對父母、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教育他們要有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思想。
2.讓學生養成講禮貌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文明禮貌的內容包括很多,如見面主動與他人打招呼,特別是見到長輩,老師時要先打招呼,上午見到對老師說Good morn—ing,下午見到對老師說Good aftemoon,分手時說Goodbye;Seeyou later; So long;如果你得到別人的幫助。請不要忘記說“Thankyou\"。當你要打擾他人的時候,請別忘了說“Excuse me'’;當學到sweepthefloor時,告訴他們要講衛生,勤于幫助家人打掃衛生,拖地。
3.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改革開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漸漸被許多人淡忘,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家長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地工作,不就是為了孩子過得好嗎?所以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是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最近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消息,有些富裕家庭盲目花錢買貴重禮物給小孩做兒童節禮物。有些家境并不富裕,家長也費盡心思滿足子女的過分要求。專家說孩子本身對貴重商品其實是無意識的,他們的需求其實是為了攀比,家長滿足他們的這種心理其實是“貴族化”的一種炫耀。孩子輕而易舉地就得到滿足,必定會造成他們好逸惡勞的惡習,如果形成這樣的性格,對他們的一生都將造成負面的影響。如學到money時我對學生說父母掙錢不容易,要學會勤儉節約,不亂花錢。如學到圣誕節Christmas時,我就告訴學生圣誕節是西方國家的重大節日,他們一般互送禮物,但我同時也提醒他們不要學西方人過圣誕節,騙父母的血汗錢去買幾十元錢的禮物送給同學,這種行為不可取。
4.對學生進行自理能力的教育。現在許多家長心疼孩子,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攬下來,在家里孩子除了做作業其他的家務活家長根本不讓孩子沾邊。這樣的孩子沒有經過勞動,不懂得父母的辛苦,父母做好的飯菜嫌不好吃,挑三揀四。針對這種情況,當學到cleanthe room,wash the dishes,make thebed時我讓他們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對學生進行生活意志的培養。現在大多數的孩子生活中基本沒有什么挫折,所以只要他們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想不開,要么離家出走,要么尋短見。現在的老師根本不怎么敢去批評學生,因為他們太嬌氣,也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學生都有可能想不通,造成嚴重后果。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有一個五年級的男同學因為作業沒有做好被老師批評,然后他就從五樓跳下去摔成重傷。因此在學到海倫·凱勒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要學習她不屈不撓與病魔作斗爭的精神,告訴他們生活中有苦也有樂,遇到事情不要悲觀,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