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除了應具備良好的師德,還要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較高的教學水平。互動探究方式要求教師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及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來設計和運用教案。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努力策劃各種教學的情境,將學生放在互動探究的位置,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活動來獲取知識。若干年來的探究和實踐。我在高中物理互動探究式教學方面總結了一些做法和經驗。有如下幾種。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好的教學過程往往從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開始。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利用中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適時引入課題,激發興趣。例如,在講動量定理時,不只是口頭上說說為什么雞蛋掉在水泥地上會碎,而掉到海綿上卻不會碎的現象,而是將雞蛋舉到高處,使其落到水泥地上,或將雞蛋舉高落在海綿上來引入課題。
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實驗的優勢。物理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實驗能力的目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手段也要不斷更新改變,要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靜止的圖象活動起來,擴大學生的視聽效果。同時,以師生的互動探究方式,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內容的時代信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對教學內容深廣度的準確把握,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遵守“循序漸進,周期躍遷”的原則。教學上提出的任務。是要在不超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又要能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從而使學生產生一種容易獲得知識的良好心理感受。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概念理解的階段性。第一階段是概念形成階段:第二階段是對概念的量化和深層理解階段。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對知識的深度和梯度的設置。例如,重力加速度的教學,首先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對重力加速度下定義的過程,不作詳細的討論,但在萬有引力一節中,對萬有引力公式要進行較詳細的討論,使學生對重力加速度的理解更深刻。
2.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充分認識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教學活動讓位于學習活動,教師要從獨裁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且不要把主要任務理解為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知識。教師不是知識的賜予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互動探究方式的教學中來,體驗成功。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互動探究的積極性,實現從“一言堂”到“群言堂”。從“被動接收”到“主動接收”的轉變。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已的個性和才能。真正成為教學的參與者。
在課堂教學上。要發揚教學民主化的作風,營造輕松、愉悅、和諧的氛圍。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態度組織教學。要養成關心學生的態度和習慣。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充分肯定。對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熱心幫助、指導,以情育情,在師生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于學習,愿意與教師合作,主動參與互動探究式教學。
3.淡化教師的權威觀及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傳統的課堂中經常出現的是,教師提出一個預先精心設計的問題,學生由于沒有相應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感到很突然,有時也感到無法解答,然后由老師一一道來,學生恍然大悟,久之久之,很容易形成教師的權威觀。過強的教師權威觀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形成依賴性,不利于師生的互動教學。學生通過互動探究,通過思考,已有了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對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形成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探究的教學氣氛。有利于淡化教師的權威觀,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互動探究方式的教學。學生在課堂中做到有選擇地學習,有針對性地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參與到互動探究方式的教學中來。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為知識而學習的被動方式。所以互動探究的教學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學會學習,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