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教是指師范生在教師指導下,在設定的教學情景中模擬課堂教學以培養課堂教學能力的一種形式。它是教育實習的戰前練兵。試講的主要作用是檢查和了解學生對專業知識、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使學生獲得教學的真實感受,克服正式上課時的緊張、盲目心理,逐步培養基礎教育教學的各種能力。
一、專業基本功
1.英語語音
語音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作為小學生語音模仿對象的小學英語老師的規范發音顯得尤其重要。但是,我們不少畢業生試教時仍未能發好失去爆破、連讀音的同化等音。受方言影響部分畢業生的語音仍然帶有明顯的地方口音,如,n/—/l/不分、/r/l/不分等。
癥結主要在于,一是原有的錯誤發音習慣根深蒂固;二是語音老師不夠重視對師范生原有錯誤發音的矯正而且學生對從頭開始學習發音信心不足;三是師范生學習策略不正確。
解決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師范生對語音技能重要性的認識;二是語音教師要重視矯正師范生原有的錯誤發音。充分發揮錄音帶、教學光盤、電子書、網絡在線資源等與教材配套的各種音像產品在語音語調上的優勢對他們進行嚴格系統的語音技能矯正訓練。其次語音教師要重視方言對學生英語語言的干擾,找出各方言區英語發音的規律并對學生進行逐個檢查,及時糾正錯誤發音;三是指導學生以“輸入和輸出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通過朗讀文章,歌曲和繞口令等形式練習以培養正確的語音和語調。引導學生課后利用復讀機等設備進行自我監聽,通過對比自己的發音與磁帶中的讀音找出差距并作自我調整。最后在語音課程結束后嚴把考核關。考核不合格的學生不得參加試教。另外,各科任老師要認識到語音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語音教學的終結并糾正“各守門戶”的觀念,把語音教學貫穿于各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
2.課堂用語
正確使用英語課堂教學用語組織教學有利于給學生創設學習和使用英語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但是不少師范生在試教過程中使用了不得體,不規范甚至是錯誤的課堂用語。師范生課堂用語使用不規范實際是英語口語不過關。原因是,他們在日常學習和交際中對得體、規范的英語重視不夠,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不良習慣,難免說出一些不恰當甚至是錯誤的英語。此外,缺乏使用英語的環境是另一原因,而英語環境是語言習得的源泉。
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來改善以上狀況。一是各任課教師都應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創造更多討論發言的機會,使學生盡可能在所有的課堂上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二是通過多種形式練習口語;三是認真觀察、積累外教課堂上簡潔有效的課堂英語,學以致用;四是充分利用教材《中小學英語課堂用語手冊》教學生規范的課堂用語并進行檢查考核。
二、英語教學技能
師范生試教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教材分析技能
試教中一些師范生對教材分析處理,重視不夠,普遍沒有吃透教材,對于試教使用教材《牛津小學英語》的編寫原則、體系、要達到的目標、教學指導思想、提倡的教學方法等不甚了解。因此試教中抓不住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不是太多就是太少。
師范生教材分析處理能力不強跟他們對小學英語教材的認識不足有關。一些師范生盲目自信,誤認為小學英語教材非常簡單,一節課只教幾個單詞或句型,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分析。因此不去鉆研教學大綱,教學目的不明確就不能領會教材編寫意圖;不分析教材的系統體系和明確各部分在教材中的地位與前后聯系自然不能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及其內容的組織結構,更不用說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教學條件等靈活地處理教材了。
2.教學設計技能
師范生在教學設計技能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設計的教學活動形式比較單調,主要以唱歌和游戲為主,而這些活動的設計多是為了幫助學生記單詞的機械操練而不是新課標和教材提倡的“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通過做事、通過思考、通過合作,使學生在‘用’中發展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各種語言應用能力”;教學方法則比較集中地使用了情景教學法。新課標提倡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則幾乎沒有師范生使用過。
師范生教材分析技能和教學設計技能可以在教學法教師與見習學校示范課老師的合作下得到提高。具體做法是:在去小學見習之前事先跟見習學校聯系了解準備聽的示范課的內容與目的,教學法老師指導師范生在聽課前收集有關的教學資料進行分析與研究;在見習的小組中討論與交流,對如何上好每一節課有一個較清晰的基本構想,并對每節課都確定一些主要觀察與思考的目標;在聽課的過程中,師范生應做好筆記,并注意觀察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小學生、教學方法的對應與演繹過程,同時將自己的上課構想與示范課老師處理教材的方法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更有效地汲取他們上課的經驗;聽完“示范課”后請示范課教師結合《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分析教學目標及教材的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重點和難點,并分析小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以及相應解決的措施。師范生在對教材與小學生都基本了解的情況下,結合自己在見習班級的具體觀察與體驗,運用教育教學理論進行“量體裁衣”式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寫好的教案先在見習小組中交流,互相評議,由見習小組推薦一篇教案到班級交流。在班級交流時,設計者闡述對教材的理解,對小學生的分析,談自己教學設計的思路及其依據,教學法老師對此進行評價。
經過分析一討論一觀摩一交流一實踐一評議這一系列實踐活動師范生對教材分析處理會有更全面的認識,課堂教學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由于缺乏經驗,試教中師范生在教學組織技能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導人形式比較單一,或盡管生動但與教學目標無關,只是嘩眾取寵;提問后對學生答案不作評價,或對學生錯誤回答處理方式不當,游戲活動程序規則解釋不清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隨著不斷地學習和經驗的積累而得到改善。
另外,由于試教的教學對象是與試教者知識能力水平相當的同學,他們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與小學生不可同日而語。在真正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是不可能只按原教學設計一成不變地完成教學任務的。從試教中我們不能檢驗師范生是否具備根據學生實際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教學機智,但這并不代表他們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師范生只要平時養成認真觀察、善于傾聽、勇于反思和不斷積累經驗的習慣,就能學會用睿智的頭腦、靈活的教學方法去駕馭課堂,去機智地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每一個偶發事件,課堂教學才會更加精彩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