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注意提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消除厭煩心理,激活思維,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誘發聯想,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圍繞這個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幾種提問方法。
一、直接提問與間接提問
所謂直接提問,就是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這種提問方法可以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直接提問在引入新課、復習鞏固及講解分析等教學環節中都適用。在講解一些詞句的基本含義、課前復習、課堂小結、單元復習等教學環節時。采用直接提問的方式提出問題,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在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但應該注意所提的問題不能過于復雜,否則,不但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課堂氣氛顯得更沉悶,不利于教學活動的組織。
間接提問,就是轉彎抹角,從側面或反面提出問題。間接提問比直接提問復雜。但間接提問有助于學生消除思維雜念、疏通思考的路子,引導學生沿著奇道曲徑達到知識的深層,間接提問往往以直接提問為基礎。
如在教學“鍛煉心理品質加強品格修養”中的“人生的寶貴財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這一框題內容時,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習做人有哪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個問題并不復雜,只要看課本就能找到答案(學習做人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其中,培養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為引起學生更深的疑問,可接著提問:一個人如果沒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具體內容是什么呢?從而讓學生各抒己見,在熱烈的討論中激發起學習的興趣。
二、正面設問和反面設問
正面設問就是從問題的正面直接提問,反面設問則是從問題的反面設問。正面設問與反面設問可以促使學生從問題的兩個對立面出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順向與逆向思維的能力。這兩種提問往往交替進行,結合使用。
如在教學“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這一課中的“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框題時,通過課本中的例子。讓學生回答:為什么說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的要求)接著從反面提問:沒有特殊的原因,公民有拒絕接受教育的權利嗎?然后結合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分析受教育是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因為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正反兩種提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
三、重點提問與輕問
重點提問,就是針對教材中的重點或難點,集中火力,大設其問。或反復設問,直到攻克解決問題為止。如在講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等內容時,在教學時可以提出體現這一知識內容的填空題、名詞解釋,接著提出下面的分析說明題:1.為什么說“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2,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提問。可以讓學生全方位了解黨在社會主義階段的基本路線。
輕問,則是針對教學中一些非關鍵性的問題,對其稍作提問。或提一些容易回答的問題即可,不必細究。有些提問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解答。不必在課堂上包攬一切。如一些簡單的詞句解釋,學生只要認真閱讀教材即可找到答案。
四、追問與聯問
追問,就是對某一內容或某一問題,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往往在提出一個問題之后,緊接著提出下一個問題,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如在教學“國家采取各種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這一內容時。先提出一個問題:國家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法律保障、物質保障、師資保障)接著提問:我國教育法規定了受教育者有哪些權利?物質保障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國家如何在師資方面保障受教育者的權利?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深刻的印象。
聯問,就是針對某一知識內容,設計一組問題,問問相接,環環相扣。使學生在弄清了一個知識之后,有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及結構。
采用聯問,既可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解答疑難,使認識逐步深化;同時也使學生從問題的內在邏輯聯系,對知識認識有一個整體印象。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每課時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行之有效的提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但在教學中設計提問時,應該保證所提的問題具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政治教學中進行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