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人接受新事物的動力。會驅使人不斷努力。學習歷史也如此。所以,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快樂學習歷史,讓他們有興趣地去學習歷史而不是死記硬背地學習歷史。那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快樂地學習呢?
一、把枯燥的歷史事件變成有趣的歷史故事
歷史事件單獨記憶會很困難,因為這都是過去的事件,作為個體的人都會對此毫無感情可言,要清晰記憶談何容易?我在講課之前就先做好準備,把相關史料的有趣的歷史故事搜集起來。比如教“西安事變”前我會先搜集相關人物有趣的歷史軼事:當時為躲避被捉,據說蔣介石是躲到了后花園中的假山中:楊虎城又是一個怎樣的將軍等。以此作為在課堂上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除此之外,我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搜集相關人物的有趣故事,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枯燥的歷史事件就成了生動有趣的故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不僅牢記了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結果等重要元素,還了解很多相關人物的其他史料。
二、把過去的陳年舊事變成時尚的舞臺
現在的學生是90后,90后的孩子活潑好動,個性張揚接受新鮮事物的范圍很廣,容易分散注意力。學起歷史這門陳年舊事的課會感覺枯燥。時下各種明星選秀又大行其道,學生對此興趣十足。于是我就結合當今時尚,把歷史課堂和時尚舞臺結合起來。在課前預習時。我及時了解學生搜集的歷史故事,并找出有趣又有表演空間的把它串聯起來,讓各個學習小組設計舞臺片段,每組進行十分鐘的舞臺劇表演,力求舞臺表演能夠表現出本堂課中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的作用地位,其中學生的構思和表演還要表現出在他們心目中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每個學期都選出“最具表演天賦”、“最具個性”的小演員,這樣的小演員可以參加歷史科組第二課堂的“歷史舞臺劇”劇社。如我在教《曹操統一北方》時,班上的一組學生扮演曹操、曹植、劉備等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不同地位作用,他們惟妙睢肖地表演出了每個人物的性格,學生對人物的分析自然滲透在其中。其中,當一名學生背誦《七步詩》的時候,其他學生也全部激情昂揚地跟著一起吟詩。整個課堂一下子形成了一個整體,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頂點。
三、“舊瓶裝新酒”讓學生感覺歷史就在身邊
新課標的“新”到底怎么體現?這是我們教師一定要思考的問題。歷史是舊事,不可能換成新事。課堂上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不能只是堂上熱鬧非凡、堂下冷冷清清。學生堂上因為故事與表演快樂學習,下課后把歷史又拋向一邊。這樣的話,我們的目標仍然沒有達到。我們的新課標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狀態。要讓學生可持續地學習歷史,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感覺到歷史課堂學習的快樂,更要讓學生感覺到歷史就在自己的身邊,自己是在親自體驗著歷史,這樣才能形成“主人翁”的學習意識。
例如,我在教《元朝的統一》這一課時。由于這一課涉及少數民族的歷史,課前我先把小組編成各個少數民族,讓他們深入了解自己扮演的這個少數民族的歷史、發展狀況以及在當今現實社會的狀況。隨著學生的扮演并向同班同學展示自己扮演的民族的興亡的同時,他們也深深體會到我國多民族的特點,更重要的是學生明白了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此外,我還聯系了我國現在面臨的民族問題例如“西藏3.14”事件與“新疆7.5”事件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這讓學生明白了歷史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該更多關注自己身邊的事情,把自己真正置身于歷史的學習、關注與分析當中。這樣史料和現實的結合就賦予了史料新的思想內容,能讓我們的學生正確評價歷史,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世界觀。
又如我在講解《戰國七雄》這一章節時,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先是展示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有趣歷史故事,接下來兩組學生表演了商鞅變法中“立木取信的故事”的舞臺劇。我總結時跨越時空,聯系我國現代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這樣史料與身邊歷史內容的有機結合。讓課堂生動且有深度。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