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學生聽力存在的問題
1. 語音知識問題
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充足的詞匯量及相關的語法。英語是一種語言,最基本的物質外殼是語音語調,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發音、充足的詞匯量及相關的語法,勢必會對英語聽力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有些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就沒有端正學習態度,往往用漢語注解英語單詞。另外,英美語音不僅在詞匯上有差異,而且有些讀音差別還相當大。近年來,美音教材逐漸增多并有流行趨勢,有些學生因不熟悉英美語音差異,就產生了聽力障礙。中學階段平時訓練聽力都是以課本磁帶為準,速度慢,易聽。如果我們在考試中遇到較快的連讀、弱讀、重讀等有關語音語調變化的聽力材料,便難以下筆。我認為在平時的訓練中應讓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掌握。
2. 母語干擾問題
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以后,常受母語干擾,習慣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譯出來,不能直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因而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英美口語的語速是很快的,所以聽者必須有很快的反應能力,直接用英語分析、理解材料的意義。若先把英語譯成本族語再理解,很難跟上原有的語速,會顧此失彼,減慢學習進程,不利于聽力水平的盡快提高。
3. 聽力習慣問題
聽力的主要目的是弄懂所聽材料的基本思想。在聽的過程中要盡量理解全文的主要內容,不要力圖把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如果每遇到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時就停下來思索,就會跟不上語速。按照唯物辯證原理,聽和說是對立的統一,它們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和提高。聽的能力增強了,為流利而準確的表達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說的能力的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練習聽力時,也要多講多說,反復實踐。
4. 邏輯思維問題
聽力理解過程也是學生對所聽材料內容的聯想、判斷、記憶、分析、綜合等的協同工作過程。聽者對所聽材料做出的反應快慢及準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所聽材料的儲存記憶。這樣就需要聽者運用歸納、綜合、分析等能力,把材料中有意義的信息進行長時或短時儲存。
5. 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問題
由于英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與我們不同,學生聽英語時,即使材料中沒有生詞,難度也不大,學生仍然不能像聽漢語那樣順暢,會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聽力水平
1.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
首先要把好語音關,音標基礎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語音、語調的好壞。另外要注重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還要鼓勵學生多記憶單詞,詞匯學習要邊學邊記,最好是根據拼讀規則來記憶。
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聽力感興趣的同學,課堂上積極主動,情緒愉快,聽力效果必然好。教師要在課堂上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沮喪、反感而產生的心理障礙,并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與聽力材料有關的背景知識,如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習俗、趣聞等,這不僅可激發學生的聽力興趣,還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
3.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教師在課堂上應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盡量多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多感受語言信息的刺激,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擔憂而產生的心理障礙。利用課前5分鐘進行Free Talk,可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英語交流的習慣。課堂表演也能給學生一片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它擺脫了死記硬背的舊模式。通過角色扮演的游戲方式,達到了人人能說的目的,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聽說能力。課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英語會話,鼓勵收聽、收看少兒英語節目,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經過長時間的組織交流和有主題的活動,學生會逐漸養成自覺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習慣,達成英語交際目的。
4. 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聽力訓練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語言組織教學,可適當運用母語。讓學生多做如下練習:聽音跟讀,教師在播放聽力內容的同時,讓學生模仿錄音跟讀并反復練習;聽音回答,在播放聽力材料之前,教師提出若干道相關問題,然后放音,聽一兩遍之后要求學生在聽清的基礎上做出回答;聽音聽寫,第一步是聽錄音或教師朗讀材料,學生只是聽,不寫,第二步是教師按照意群朗讀一遍,學生跟寫,第三步是教師朗讀第三遍,使用正常的語速,學生檢查聽寫。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