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課堂組織方面
在英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充分利用了現代教學設備和工具,做到音、形、色兼備。例如在Chelton Secondary school 的一節自然學的課堂上,老師不僅僅是講知識、還會涉及由于人類不尊重自然科學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果。老師要求學生談談目前人類在自然科學方面存在哪些問題,世界面臨了哪些困境,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學到了知識,而且還能聯系實際生活,把自然科學和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在課堂上既有老師的講,更有學生的說,還有針對性的主題辯論。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既重視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更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既緊湊,又不會讓學生感到乏味。
二、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上
在英國,教學模式多樣化,既有相關所學知識方面的視聽,也有學生的討論甚至是評論,還有學生的游戲訓練,努力開發快樂課堂。同時在教學內容上也是不拘泥于課內知識,努力延伸相關的課外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在Royal School 的美術課上,學生們不僅僅是學習基本的繪畫技巧,還有實踐性的雕刻課程。他們的課程設計上更注重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而在Golden Valley 的一堂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唱快樂拍手歌,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然后讓學生看一個農場圖,找設定的各個方位,并計算其中的牛、羊、雞等的數量,下課前還安排了第二天去那個農場參觀學習,讓學生真正感受自己所理解的方位和地點。那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方式讓人回味無窮。
三、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上
在中國的大多數地方目前仍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老師講解的內容都是密切與高考掛鉤,例如在英語教學上,側重老師的講,學生的練。對于聽、說而言,所占比例就比較少。而在英國,他們也有教學目標,但是針對性廣。例如在Cheltenham的Bournside School,The school’S aim is“to provide an education that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their full potential to become independent learners and to experienc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success;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dult life,helping them to achieve pe rsonal growth”.他們的教學目標重在發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和指導。雖然他們也有類似于中國一樣的高考,但升學上是寬進嚴出,而且大學里很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學生的選擇范圍廣,每個學生可以根據個體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大學院校。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重視知識的實用性。課堂上既有老師的講,更有學生的說,師生互動性好,學生的聽、說、讀、寫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在課程設計上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中學的課程,都是圍繞高考的應試要求而設置的,結果讀大學的學生自理生活能力和謀生能力還比不上一個英國的高中生。為什么呢?這與課程開設有很大的關系。在英國除了開設應試的課程以外,還開設了一些選修和必修課程。在Roya1 School in Chelteham.學校設置必修課程有Mathsmatics、Science、Chemistry、English、Physjcs、P.E and cooking.選修課程有Chinese、Japanese、French、Italian、arts and so on.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修課程。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個人愛好。英國的課程教育更注重發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和實踐能力。當我看到學生在廚房上烹飪課程,并當堂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出的各種糕點時,我不由想到坐在教室里的中國學生,他們是很難有機會進入廚房的,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在中國,只有選修烹飪專業的職業學校的學生才有較多的機會進入廚房去實操。同時,在英國還有很多關于自然、生物的非應試的課程給學生選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選修相關的課程,在那里我們還看到學生的雕刻、美術、戲劇表演等課程。這些在中國的中學課程里是沒有的。
五、在課外作業上
雖然中國減負的呼聲不斷,但是學生書包的重量和老師布置的作業一點也不曾減少,而是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而增加。從小學到高中,學生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和輔導練習。完成各科作業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因此對于作業,學生也是完成任務式,有些學生甚至對課外作業有抵觸情緒,從而抄作業就變得屢見不鮮了。用做不完的習題打發掉所有的自習時間。中國從早7∶40到晚6點的上學時間讓英國的孩子感覺到不可思議,然而一切就這么現實的發生,發生在我們國家的所有學校中。老師整天沒完沒了的發試卷,學生扎根于堆積如山的參考書和練習題,為的就是爭取哪怕考卷中最后的0.5分。中國的老師留的作業從來都是試題,課后練習,筆記甚至是作文。在英國,小學生是沒有家庭作業或課外作業的,中學生的課外作業量也是很少的。有時還包括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手作業,學生都是帶著積極、愉悅的心情去完成作業。
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其教育要達到甚至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技能可以被傳授,而創造力卻不能由老師來教。素質教育是培養全面人的教育,而不是簡單的應試式的灌輸。明白了這個道理,或許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可以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少加一些業余的功課和輔導,讓孩子發揮他們應有的天性,真正解放我們的孩子。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