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材中,“化學式與化合價”課題包括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它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縱觀整個初中化學教材,這部分內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是整個初中化學學習上的“分水嶺”,學生在學習上開始出現分化。因此對本課題建立恰當的教學設計理念將對教學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一、突破教材框框優化教學程序
合理的教學程序設計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安排與學生認識順序的科學統一上。合理的認識順序應該是從整體上要把握住教材體系、編者意圖,抓住知識間的聯系與銜接,了解學生的學習難處,調整教學程序,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作好準備。本課題教材的安排是先介紹化學式的書寫及化合物化學式的讀法,再學習化合價。單質的化學式書寫比較簡單,較有規律,因此可根據教材順序進行教學。而化合物化學式的教學難度較大,特別是化合物讀法中要不要讀出原子個數(例如MgCl2,CO2讀法),在認識化合價之前很難講清楚。因此教學順序的安排上要做相應調整,把化合物化學式書寫及讀法的教學安排于學習化合價知識之后。這樣學生有了化合價知識,可用化合價的原則對化學式的書寫作檢查,用化合價的知識對化學式的讀法作指導,學習起來就不太費勁。
二、源于教材優于教材
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學習的素材,對教學起主導作用。但教材在某些知識層面上無法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不斷完善教學體系。
本課題教材以P2O5為例介紹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過程較復雜,況且學生學習之后在實際運用中不能快速地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教材中“計算化合價絕對值的最小公倍數與原子數再寫出物質的化學式”不實用。把學習過程設計成以下幾步:寫元素符號→標化合價→交叉寫原子數→約簡→檢驗。例如寫二氧化硫的化學式:SO→SO→S2O4→SO2→檢驗,過程簡單明了,消除教材的繁、雜。學生能快速、正確地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不同類型的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稍有差別,介紹書寫化合物化學式方法后,把化合物分為五類:①氧化物;②金屬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③含有原子團的化合物;④含可變化合價元素的化合物;⑤一些特殊物質如H2O2、Fe3O4。這樣加以分類、細化,學生對書寫化學式心中有數,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對付方法。
三、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統一
本課題理論性強、較抽象、知識量大。這些知識在學生的認識圖式中沒有適當的生長點,難以被學生同化。為使學生順應新的認識情境,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和適當的教學手段。前四單元學習中,一些常見物質的化學式課本已出現,讓學生逐漸熟悉,自然記住,這樣可減輕學生記憶枯燥乏味的化學用語的負擔,分散本課題的難點,學生不會感到那么多的化學式蜂涌而來。
在教學中如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放映金屬鈉與氯氣如何形成NaCl的過程,學生充分認識到元素化合價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有密切關系,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與元素所呈現的化合價是一致的。化學實驗使學生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題可設計一些實驗,使一些抽象知識化解于感性直觀教學中。如氯化亞鐵、氯化鐵是經常混淆的兩種物質,可出示淺綠色的FeCl2溶液和黃色的FeCl3溶液,學生理解到兩種物質本質上的差別。如將兩瓶無色氣體SO2和H2S口對口對接后抽去玻璃片后,可觀察到有淡黃色物質生成(無中生有),學生感到新奇,其反應原理如下: 二氧化硫(SO2)+硫化氫(H2S)→ 硫(S)+水(H2O),生成淡黃色的物質是硫。這樣學生直觀認識到某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呈不同的化合價。
四、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并重
本課題知識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若一開始就采用探究學習有一定困難,因此可先設計“有意義接受式”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元素常見化合價學習中,教師可運用卡片,強化記憶,可編寫韻語,喚起學生學習熱情。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可按教材的安排,傳授根據化學式計算的三種類型。在接受一定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一些以前末出現過的物質化學式的書寫,如溴化鈉、氧化鋁、二氧化氮、硫酸鋅等。在實際生活中了解一些藥品、食品的成分,各種成分所占的質量分數。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如何補鈣、食鹽如何加碘等,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拉近距離,又加強了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