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近年來各地中考語文也明顯加強了對名著閱讀的考查力度,這就要求中學生在完成規定閱讀量的同時,還要兼顧考試成績,不僅需要提升語文素養,還要增強應試能力。
一、近三年廣東中考語文試卷名著閱讀題的變化
揭東縣采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已有4年,經歷了2007年、2008年、2009年這三年的中考考試,今年這一屆是第4年,我們不妨從近三年的廣東中考語文試題看名著閱讀題的細微變化,這樣可能對2010年的備考有些借鑒作用。
2007年廣東中考名著閱讀題考查的是《駱駝祥子》中的節選文段,有3個題目。其中第1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積累,作家及作品名稱填空。第2題考查對名著情節的把握能力,學生必須根據小說的內容,說說哪些大事導致祥子“萎靡不振”;第3題考查對名著語言的鑒賞能力,要求學生以選段中的語句為例,簡析作品語言的一個特點。三個考題均依據考綱設置,可謂精矣。
2008年的考試題目有沒有變化呢?這次考查篇目是古典名著《水滸傳》。第1題是作品及作者名稱的填空題,還是不變;第2題考查對名著情節的感知能力,方向不變,不過,讓學生以詩詞的內容為基礎來概括作品中的故事內容,并且要說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這可謂難矣;第3題考查對名著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能力,與2007年第3題不同,不過還是沒有超綱,用心可謂苦矣。
2009年考查外國名著《童年》,題目只有2題,比2007、2008兩年減了一題,小項分值保持不變,依然是8分,不過每個小題4分,與前兩年不同。第1題結合材料內容作分析,就外祖父毒打“我”后卻來看望“我”并和“我”說了很多話來分析外祖父的目的;第2題要求學生結合《童年》中的其他情節具體分析“我”眼中的外祖父是個怎樣的人,考查對名著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立足材料,聯系全文,難度適中。從上述情況看,命題者總是希望在不變的考綱中尋找變數,以期達到綜合考查學生名著閱讀能力的意圖。
二、2010年名著閱讀備考建議
1. 注重閱讀能力的整體訓練培養
廣東省語文學業考試試卷閱讀部分包括文言文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學名著閱讀四個板塊,文學名著閱讀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因此,我們不能孤立地拆分開來,一味單獨進行,建議在整體訓練中有目的、側重地進行,這樣才不至于顧此失彼,造成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壓力。
再說,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名著閱讀的應對作答能力。如2007年中考名著閱讀第3題“請以選段中的語句為例,簡析作品語言的一個特點”。語言特點是多角度體現的,可以從語體色彩、修辭手法等方面切入。學生如果平時基礎扎實,整體閱讀能力強的話,作答可謂是得心應手??纯磪⒖际纠?老舍善于運用口語化的語言,如“車箱是那么亮,墊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響”,親切自然,通俗易懂,活潑流暢,瑯瑯上口。示例一從語體色彩分析,口語化的語言體現老舍“人民藝術家”的語言特點。再看參考示例二:老舍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用擬人手法描寫車子,寫得很有感情,好像成了另一個祥子,也和祥子一樣愉快,一樣積極,一樣強健有力。
2. 文學名著閱讀的幾種方式
(1)博覽精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課外閱讀問題不少于260萬字,廣東省語文學業考試大綱中推薦名著閱讀的篇目有12部,學生如不博覽群書難以達到此要求,12部名著如不一一過目恐有所疏漏,因此非博覽不可。
廣東省中考名著閱讀文字量不是很大,往往選取名著中的精彩情節作為材料供學生閱讀。學生如果只一略而過,往往流于空泛,答題時要不就是手足無措,要不就是一葉障目,無法領悟其深層含義,得分自然不高。因此,建議學生平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多作精讀,以確保無虞。
(2)讀寫并行
中考名著閱讀分值是8分,這相對于另外幾類文本閱讀來得實際,學生有可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較高的得分,不能等閑視之??荚囀峭ㄟ^作答方式來取得分值,“寫”的能力要求并不亞于“讀”。因此,學生在閱讀時要多“寫”,如做點讀書筆記、寫摘要、做批注、列提綱等,有助于整體把握、情節分析、主題歸納、特色總結等諸方面的能力提高。平時寫得好,考時自然能運用自如,輕松作答。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