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應徹底轉變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動學生思想的積極性,發揮他們智慧的潛力,激發他們發現知識的興趣和自信心,使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習情感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但絕不是對學生講大堆的理論,而是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在實際的運用,使他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如教學“比的應用”,給學生講述農民用農藥殺害蟲,農藥要與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教學“求平均數”,讓學生知道求本班同學測驗平均分的計算方法;教學“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明白在教室徹上方磚,怎樣才能計算需要方磚的塊數,等等.
通過這樣具體的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教育,激發了他們的良好學習情感,從而奮發學習,為今后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打好基礎.
二、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創設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活動,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枯燥無味.例如教學“小數連乘”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花圃的長、寬各是多少米?如果每平方米的臺灣草需要6元,這個花圃的臺灣草共需要多少錢?教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課后讓學生算一算家中的女性占全家總人數的幾分之幾?男性占全家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女性是男性的幾分之幾?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創造更多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促使他們自主學習.
三、放手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不要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我們要求學生完成作業后,按老師給出的預習提綱進行自學.教材中的例題多數是突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一般學生不會感到困難.即使遇到困難,學生與學生也會互相交流探討,通過動手、動腦、動眼、動口,加深對例題的理解.這樣不僅使學生主動參與了知識的構建過程,而且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例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小結后問:“大家想知道除數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嗎?為什么要這樣算?”下課了,學生都急著看例題.雖然我不贊成學生在課間仍然學習,但是他們的學習態度卻非常可嘉.第二天剛上新課,很多學生高興地說“老師,我已經會做了!”學生們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小組交流探索,不但知道了“除數要變成整數”,而且弄懂了“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的道理.
由此可見,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課前自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自信心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使他們今后更主動地學習,遇到困難也不氣餒.
四、成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競賽
小學生的好勝心理特別強,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我嘗試開展一些小組競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具體操作如下.
1. 成立學習小組
每接到一個新班,均對全體學生進行摸底,根據每個學生上一學期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及開學前幾周的學習表現,成立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有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并由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長,負責組織本小組成員的課前預習、課堂釋疑、知識缺陷的補救等.
2. 開展小組競賽
(1)看哪個小組單元檢測進步的總分數較多.
每次單元檢測,我均把各個學習小組學生的成績與前一個單元進行對比,統計出各個學習小組進步的分數各是多少,對進步總分數較多的三個學習小組給予表揚.
(2)哪個學習小組達到短期目標的人數較多.
教學每個單元初,我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訂出短期學習目標.有的說要某個單元考到多少分,有的說比前一個單元進步多少分,有的說要與某個同學比高低,有的甚至說要挑戰班里所有的女同學或男同學,等等.學生的短期目標,我均做好記錄.測驗評卷后,統計各個學習小組有幾人達到目標,對達到目標人數較多的三個小組給予表揚.我還把達到目標的學生的名字寫在同一張獎狀,貼到學習園地上,學生們看到了他們自己積極學習的成果,更加主動地學習.
通過上述的嘗試,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學習積極性高,各個學習小組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真正做到主動地學數學.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