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也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如果學生對作文有興趣并樂于表達,就會想方設法調動現有知識努力成文。反之,學生就不能進入寫作的興奮狀態,甚至望作文而生畏,寫出來的作文就會空洞無物或無病呻吟。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一、消除學生害怕寫作的心理,增強寫作的信心
害怕作文,是作文能力差的學生固有的一種心理障礙,造成這種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還是“作文難”。為此,首先要讓學生“有話說,能成文”。這就要求我們進行作文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切忌貪功急進,否則就有弄巧反拙的可能,如現時許多教師著眼于炒得很紅的話題作文,不管學生實際,整天的話題呀,新意啊!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簡單的一件事都說不清,你叫他怎樣創新!如何張揚個性!到頭來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一些傳統的共性的并且有一大堆毛病的文章,而這些違背教師意愿的作文很容易受到教師的指責。這樣,勢必造成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從基礎做起,由易到難。為此,可讓學生先練習片斷,如人物描寫、場景描寫等,再就簡單的記敘文漸漸深入,對基礎差的甚至還可允許他們適當模仿,待時機成熟再漸漸引導他們寫出有個性的文章。其次,要認真做好寫作前的指導工作。寫作前,教師應說明作文的范圍和要求,有時還要加以適當的提示,如文章結構、立意、表現手法等,必要時還可以先讀例文再作文。有時候,寫作前教師還要親自“下水”,做一次技巧的示范,讓學生掌握其中的要領,消除害怕心理,免得有學生“淹死”于海岸,等他們敢“下水”、能“下水”了,再讓他們自己暢游于作文的“海洋”。第三,經常給學生以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樂觀的情緒是自信的表現,學生有了自信就不會被困難嚇倒,所以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作文的成功點,無論是立意、結構抑或語言,甚至某個詞語的獨到運用,都應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因而在批改作文時,教師不宜刪改過多,以免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而應多鼓勵,使學生有一種“勞動”后的喜悅和成就感。
二、指導閱讀,鼓勵學生投稿
寫作能力與閱讀量有密切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圈子窄,閱歷不多,知識面不廣,作文時常覺得沒什么可寫,或是寫不出新意。加強課外閱讀可陶冶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從中積累寫作素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的作品本就是一部寫作百科全書,杜甫不是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書讀得多了,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就會不知不覺產生一種表達的欲望。因此我指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名家作品,讀李白的萬丈豪情、讀杜甫的悲天憐憫、讀蘇軾的“大江東去”、讀曹雪芹的“夢中淚”、讀魯訊的“孺子牛”。讓學生讀出思想內蘊,讀出點點精華,讀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味,在閱讀中領悟,在閱讀中思索,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大量的閱讀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作念頭。于是,學生的習作不斷地交到我的手上,同時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無論是選材、構思、立意,還是詞語的運用等,均有很大進步。當然,課外閱讀決不能是“放羊式”的,首先要有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目的地將課外閱讀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其次,實行“三定”,即定時、定向、定位。“定時”,即定時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借書讀書;“定向”,即確定學生課外閱讀的方向,及時推薦優秀篇目;“定位”,即定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使學生方法到位。在加強學生閱讀的同時還可利用學生對“美文”的贊賞和學生的好勝心理,鼓勵并幫助學生投稿,一旦學生的作品變成了“鉛字”被登出來,無論是對投稿者還是對其他學生,其鼓勵效應是不言而喻的。一次,有個學生寫了篇《泥土頌》叫我修改,我見文章寫得很好,幫她修改后又幫她投到了《校園報》。不久,該文被選登了。當登有她文章的《校園報》發到她手里時,她激動得掉了眼淚,全班學生也為之沸騰了。想不到的是,班里還因此掀起了一場寫作的熱潮,許多學生除積極完成我所布置的作文外,還經常自發寫文章叫我批改,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很快。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