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就是引導學生解答各式各樣物理題.因此解題思維的培養就在教學中顯特別重要.解題思維并不是一種單一思維形式,而是直覺思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優化結合.現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學生解題思維的培養.
一、加強基礎知識的疏通與整合,培養學生的解題直覺思維
解題的直覺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更不是胡猜亂估.它必須建立在扎實基礎知識之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對各知識點、各章節的基礎知識進行科學的概括歸納,使學生能對所學知識做到融匯慣通.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本能的直覺思維,在解題時才能利用這種直覺思維對問題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例如學生在掌握了各種機械能的大小決定因素后,就能又快又準地對各種機械能之間的轉化作出直覺判斷.初學物理的學生,對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往往張冠李戴,且認識上的錯誤不易糾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對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的教學中,應強調運用比較、分辨方法加以區別.如物重與質量、壓力與壓強、慣性與慣性定律、功與功率等,在教學時應詳細分析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指出學生種種片面的觀點認識.
二、加強對物理公式、定律形成過程的解析,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物理公式、定律是人們對物理現象的理性認識,它的形成充分顯示了人類抽象思維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學中細心引導學生感知公式、定律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對公式、定律的理解,更有利于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物理學中有許多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死記是無法進入抽象思維情境的.教學時如果將抽象的概念活化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頓悟概念的內涵,就能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比如密度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抽象概念,怎樣才能使學生理解這種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感知質量與體積的大小,然后通過比較,就可以把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抽象為密度,然后形成密度計算公式,這樣學生在解答有關密度計算的題目時就能充分利用這種思維進行分析計算.
三、加強物理實驗的演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在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有關鍵作用.例如在教師認真演示各種電學、電磁學的實驗時,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就能對與此有關的知識有種感性認識,然后通過教師的分析歸納,這種感性認識就能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自覺地形成一種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而這種思維在解決物理中與實驗有關的題目至關重要.再如,學生在學習大氣壓強時,雖然心知有大氣壓強的存在,但并沒體驗到,因此對大氣壓強的概念還是模糊不清,如果此時教師給學生驗示一個小實驗:用一個表面平滑的紙板封住盛滿水的玻璃杯并倒置過來,學生觀察到水不會漏出,他們就會聯想到這是大氣壓強在發生作用,從而把抽象的概念化為真實的現象,大氣壓強的概念自然而然在學生腦海形成具體化的影像.
四、加強對典型例題的評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典型例題具有綜合性、代表性、特殊性.教師對典型例題的深入分析講解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使學生的解題思維更加靈活多樣.解題思維說白了就是解題思路,這種思路的寬窄取決于學生知識的豐富程度與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聽典型例題的解題分析也有利于學生對各種思維的優化組合.這正是開拓學生解題思路的有效手段.不少學生學物理拼命背概念,盲目做習題,對學過的物理概念、規律等較深的層次,卻很少提出問題和疑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有意識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的解題思維得到發展.例如如何測定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呢?一粒花生米的質量和體積都很難測量,這就要引導學生運用浮力知識:用鹽配制鹽水使花生剛好懸浮在鹽水溶液中,然后利用物體沉浮條件去解題.通過這種例題的訓練能有效地段煉學生縱橫聯系的解題思維.
五、精心設問,激發學習興趣
不言而喻,教師精心的設問,能使學生處于情緒高漲、精神振奮的狀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思辨的能力.例如講解八年級的摩擦力作用時,教師把一個方木塊放在一張白紙上,并慢慢拉白紙,然后問:是什么力使木塊運動的?是摩擦力?還是拉力?此時摩擦力發揮什么作用?這時就能激起學生的濃厚的認識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增強了教師的講課效果,也擴展了學生的解題思維.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