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學的銜接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注重以學生為本,把握好教學的不同層次的要求,做好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一、做好教學觀念的銜接,準確把握初、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及要求層次的差別
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相比,化學新課程無論在教育目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要求、教學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
1. 學習主題比較。初中化學新課程提出的五個學習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表明教學的內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實際,遵循從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規律,易理解、接受和把握。高中化學必修模塊提出的六個學習主題(熟悉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突出了化學學科知識的教學;多數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為化學專業學習提供基礎,幫助學生了解、把握在社會生產生活廣泛應用的化學知識。由于學習課時緊,學習容量相對較大,高中必修化學的教學內容,起點高,容量多,敘述簡明扼要,知識理解接受難度加大,習題難度也較大。初中畢業生要適應高中學習有一定難度,需要一個過程。
2. 如何理解高中化學的教學目標。以“二氧化硫”為例,其課程目標的三個層次都應得到體現,即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應獲得哪些知識與技能,是通過怎樣的過程和方法來實現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獲得什么樣的情感體驗,形成什么樣的態度與價值觀。從目標要求的維度看,我們還應明確三個目標要求所應達到的水平,即二氧化硫的哪些性質應達到“知道”或“應用”的水平,哪些技能應達到“模擬”或“學會”的水平,哪些體驗應達到“感受”或“形成”的水平,達到這些要求的標志是什么,在教學中是如何檢測的。從目標性質的維度看,我們既不能把所有的目標都定位為傳承性,假如這樣,課堂就會成為教師的“一言堂”,也不能把所有的目標都定位為探究性,因為,探究教學需要的時間和場所要求都比較高,且探究也需要知識基礎,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接受式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兩者不能相互替代而應是相互補充。通過對比初、高中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二、切實做好初、高中新舊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對銜接性很強的基礎知識,應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強調引領學生打牢基礎。高中教學時應注意舊知識對新知識學習承前啟后的作用,根據學生情況適當進行復習或強化。教師在高一化學教學的起始復習有必要在摸清學生知識底細的前提下,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復習方法,對學生存在的知識漏洞對癥下藥地進行修補整理,通過對知識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學生作好學高中化學的知識與心理準備。復習初中知識的方法通常有:1.新舊知識對比理解。高一化學課開始時,用適當時間集中復習初中化學里沒有講全講透,高中化學不再重復講,但與高中化學密切相關的知識內容。例如: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等。2.新舊知識互相穿插。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以舊知識作鋪墊去探索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把新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3.同類型知識歸納總結。結合高一的化學內容,以專題形式復習整理已有的知識,使初、高中化學中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例如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初中已學過O2、H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等內容。高一年級要結合Cl2、HCl、SO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①反應原理;②反應裝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以學生發展為本,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受應試的影響,較多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高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采取啟發式,啟發、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在初中和高中銜接期過早地出現一個“較陡臺階”,學生普遍認為化學聽易懂難。由于初中化學的內容是基礎性的,識記性的知識比較多,因此有不少學生存在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化學的不良學習方法。這種方法是不適應高中化學學習的。因此,在銜接教學階段,高中化學教師一定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高一教學的重要任務。
1. 進行學法指導。在高中化學教學伊始講解初、高中化學內容的區別,闡明學習方法的差異。如知識的總量增加、學科系統性與邏輯性的增強,基本理論和高科技信息的比重增大,對學生的推理、表達、實驗、計算、記憶及信息遷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等。學法指導的目的是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在“求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因此,學法指導要與建立學習常規結合起來,應滲透于學生學習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如課前做好預習,上課專注聽講、做聽課筆記,實驗時聚精會神、勤于動手、善于動腦,課后及時做學習小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篩選試卷收集經典好題以及建立錯題本等等。
2. 開展多種探究活動。高中教科書中設計了許多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學習活動。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運用教科書提供的素材,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中,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以上有關高中與初中教學各方面的銜接問題,應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其內在聯系,特別是要寓學法指導于課堂教學中,能力培養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