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發展,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成為事關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根本戰略性任務,全社會都期待教師承擔培養創新人才的艱巨任務。教師的發展及轉型成為時代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成為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成為教師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針對教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教育中的不足,基于教師發展的內在本性和規律,并依據教師工作的特點和性質,教師發展可以注重以下的途徑。
一、教師發展方向的引領
如何讓教師們自覺接受并努力發展,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教師進行引領。其一,思想引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上的統一才會有教師的發展。可以通過專家報告、教師會、座談會等,讓教師們明白,不進則退。教師發展是教師的責任,是對教師的要求,是教師成長的規律。同時專業發展必須實現由知識“傳遞者”向“研究者”的轉變,有付出才有收獲是永恒的真理。其二,制度引領。充分認識和了解教師的勞動和心理特點,做到既嚴格要求,又充分尊重和信任。把管理要求和教師的個人需要協調統一起來,形成個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二、教師發展需要四種意識
一是教、研一體化意識。教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就是按照規律、按照理論實施的過程;研究的過程就是教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實踐過程,就是驗證教研效能的過程,就是完善并提高教學效果的過程。二是問題意識。問題是研究課題的基礎,不能發現問題,就無從構建有意義的研究課題。應該從大量天天接觸、參與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尋找貼近教學的問題,尋找讓教師感到親切、能引起共鳴和思考的問題,尋找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并通過教研來解決這些問題,把教學問題科研化。三是實踐意識。可從規范備課環節開始,抓教學常規,抓教學效率;從規范課題建設開始,抓課題篩選,抓過程管理,抓成果鑒定;從提高教學質量入手,研究學生的基礎,研究教材的內容與處理方式,研究教與學的方法,研究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途徑。四是名師意識。學校可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自我成長目標。
三、教師發展需要塑造新角色
教師是集眾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職業,根椐教師角色重塑的內容系統,在新時期教師應該完成如下轉換,承擔以下角色:①從教師的職責上看,教師由教育者轉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②從教與學的關系看,教師由主導者轉向輔導者、合作者、交往者;③從教師自身完善發展上看,教師應是終身學習者,多元文化的理解者;④從課程觀上看,教師應是課例的研制者、開發者;⑤從師生關系上看,教師應由傳統的中心論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⑥從教育事業上看,教師應是一個行動研究者;⑦從學生發展上看,教師應是一個臨床專家、心理教育者;⑧從教師職業理想上看,教師應是一個教育家、教育創新者。
四、教師發展的實踐模式
個人規劃。人生和工作都需要規劃,根據教師發展的階段理論,教師發展也需要規劃。通過規劃,分析“現在是怎么樣的”(現狀定位),明確“將來要怎么樣”(目標定位)可以加快教師發展進程,明確發展方向,滿足個人發展需要,實現個人人生價值。通過規劃,實現專業發展的自主性:自我驅動,自我設計,自我導向,自我管理,從而達到專業自主權的實現。
聽課與評課。教學診斷是教師專業的重要內容?;诮處煱l展的聽課與評課,可以分為四個環節:第一,聽(看),捕捉課堂現場的主要現象和關鍵行為,包括教師的言語與行為,學生的表現和心理狀態,師生交互作用情況,課堂組織,課堂氣氛;第二,說,即執教者說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包括為什么這樣設計,課堂的實施情況和自己的感受;第三,議,執教者與同行分析與評價、交流與研討,對教學設計進行本原性分析,對教學過程、課堂行為、教學效果進行討論;第四,改,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重新調整并修訂教學設計。
交流與合作。(1)協同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研制;(2)分工制作課件、收集課程資源和開發教材;(3)一起討論教學中的問題和事件;(4)共同協商解決教學中的困難;(5)共同實踐一種教育改革;(6)教育教學經驗的溝通;(7)關于教育教學的日常交談;(8)分享教育中的體驗(快樂與幸福)。為了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學校規定了相關制度,比如每周一下午進行集體備課,每天隨機抽簽產生一節公開課,每學期開展一周名師公開課,每學年舉行一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教學研討會等。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