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學生不良行為的嚴重程度來看,可以把不良行為分為嚴重不良行為、中度不良行為和輕度不良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嚴重不良行為是指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一)糾集他人結伙滋事,擾亂治安;(二)攜帶管制刀具,屢教不改;(三)多次攔截毆打他人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四)傳播淫穢讀物或者音像制品;(五)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六)多次偷竊;(七)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會行為。可見,嚴重不良行為已屬于違法行為,這種行為若再不良發展一步就容易構成犯罪行為。
學校對嚴重不良行為學生的教育轉化其實已經屬于錯失了很多教育時機之后的“挽救教育”行動。既然如此,學校就應該以更強的責任心和更有力的措施做好這項亡羊補牢式的教育轉化工作。
班主任要當好“主治醫師”
轉化教育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把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學生個體之上,要全面研究和綜合分析教育轉化對象的各個方面,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時,應很好地發揮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體作用,如果把這些工作交給學校領導來干就很難完成。有一個學校對德育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后進生的教育和轉化工作也跟隨實行“下級領導負責制”。在實際工作中,普遍的下級領導因怕暴露問題都采取高度集權和內部包干管理辦法,即使出現了大問題也在級內“消化處理”,防止把問題張揚出去,反對把問題上報學校、影響級組名聲。這樣一來,有的班主任就出現了讓下級領導去管的依賴性,有的班主任則埋怨這樣難以發揮自己在管理上的主觀能動性,還有的養成了“報喜不報憂”、瞞上欺下的不良作風。不久,該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出現了滑坡現象,嚴重不良行為學生明顯增多。可見,在學生轉化教育方面,班主任才是最好的“主治醫師”,只有班主任才能經常對其把脈開方,做到對癥下藥。在這個持久的轉化教育過程中,還必須有足夠的教育耐心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注重做好長期跟蹤教育的動態教育管理工作,這樣才能突破短期效應,防止其反復,鞏固教育轉化成果。
愛心感化作為“治病良方”
這類學生大多都存在墮落消極、易暴易怒或反社會反規則的心理行為特征,教育者若以簡單粗暴的高壓式教育是難以敲開此類學生的心扉,無法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的,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為轉化教育工作增加一條難于逾越的鴻溝。其實,這類學生也并非是所謂的“死豬不怕開水燙”,如果我們換之以了解、關愛、幫助的教育態度去開展教育轉化工作,就會變成得心應手和事半功倍。
抓早抓準防止“破窗現象”
不良行為思想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必須及時控制和轉化每一個有不良行為思想表現的學生,否則就難免會“城墻失火,殃及魚池”,造成眾多學生的思想被感染,陷入惡性循環,破壞了整個班級集體,轉化教育工作便舉步維艱。
要防止嚴重不良行為學生帶來“破窗現象”,開展好轉化教育工作關鍵是要抓“早”和抓“準”。抓“早”就是要抓好不良苗頭轉化工作,抓“準”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教育轉化對象,找準轉化的突破口。同時,要加強對其他學生的防范教育,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法制觀念,教育他們對人要有互助共勉的博愛精神,既不能與不良行為學生同流合污,也不要躲避歧視他們。
群策群力建立“聯防機制”
針對復雜的社會大環境,我們除了做好對不良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之外,還應建立聯防教育機制,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多位一體的管理的鏈帶。(1)上好班會德育課。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不良現象,提高學生對不良事物的認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自我的抵制能力和“抗病”的免疫力。(2)學校要主動跟政法等職能部門商討,建立長期有效的法制教育機制。學校可以聘請有經驗的政法人員擔任法制副校長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學生學法守法的自覺性。 (3)設立家長委員會,真正發揮好家長學校的作用,搭建好溝通平臺,加強教育信息的互通,提升家庭教育質量,促進學校的教育工作。 (4)加強同社區居委會合作,創建“安全文明社區”活動。 (5)成立學生自我管理機構,發揮學生內部自主管理的作用。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