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是指以學校為培訓基地,以本校教師為培訓對象,緊密結合本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培訓資源,為實現本校辦學目標服務的在職教師培訓。校本研修以教師為主體,以學校為主陣地,以“訓”為基礎,以“研”為發展。它強調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
一、拓展途徑,提升校本研修的品位
名師引領,實現智慧增長。根據教師的發展需要和培訓進程,學校每年都會邀請一些知名教師和專家來校講學,而且教師可以就自己平時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惑與專家進行零距離的互動交流。通過專家的引領,教師們接受到先進的思想,獲取了大量的信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
修學培訓,感悟它域文化。教師的專業發展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內部,還要建立起開放性的學習培訓機制,以加快教師成長。學校根據教師的要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為教師成長發展提供切實的服務。去年我們先后派出各類教師60多人次到廣州、珠海、順德、肇慶、云浮等地進行學習培訓,他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回到學校他們又把自己學到的東西介紹給全校教師,實現信息共享,從而使這一培訓形式發揮最大功效。
二、豐富內容,創建校本研修的特色
實現智慧共享,抓實教研組學習。教研組是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校本研修、培養教師的基礎陣地。學校重視并不斷強化教研組工作,制訂優秀教研組獎勵辦法。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研組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優秀教師上示范課,新教師上研討課,骨干教師送課下鄉,教研組成員相互聽課等方式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突出課題帶動,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以參與省級、國家級立項課題研究帶動校本研修工作的開展,通過教育行動研究積極探索和創新校本研修教育教學的有效模式,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所有教師都參與到課題研究中,在研究中成長,在研究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讓課題真正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在課題研究中,曾文杏等10多位教師的論文、案例獲得省級、國家級獎勵。
構筑平臺,營造書香校園。學校原來就應該是一個書香四溢的地方。在一個溫馨的場所,一群讀書人圍坐在一起漫談讀書的體會和感悟,大家彼此分亨讀書的快樂,交流情感和思想,探尋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獲得人生的啟迪、精神的提升和心靈的凈化,這應該永遠是一個為人師者內心深處的美麗風景。所以學校每年都為教師、班級訂閱各種報紙、雜志。每學期教師交流讀書心得,美文互賞。對教師發表的論文、案例、反思,學校都給予獎勵。形成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團隊,打造成為廣東省書香校園。
三、創新形式,實現校本研修的持續實效
牽手結對,互促共進。教師身處相近的教育環境,承擔相關的教育任務,謀求相同的教育目標,這種共通的教育實踐成了教師間交流與合作的天然紐帶。為了幫助教師迅速成長,學校不斷完善教師發展的“師徒結對牽手”活動,為教師搭建互動的發展平臺,教學相長,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優化評價,持續發展。各教研組根據各自達標要求,制訂出本科組的評優辦法,由學校審查通過,體現自我作主,跳一跳摸得著的獎勵辦法,充分調動科組教師的自覺性,激發教師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因此,學校先后制訂了《先進年級獎勵辦法》、《優秀教師獎勵辦法》等等。
四、構建策略,為校本研修提供保障
抓好校本研修的基本建設。做到心態改變:形成有利于積累、分亨、交流知識的心理環境;實現技能提升:提升公開自我與傾聽他人的心理能力;追求平臺打造:提供積累、分亨、交流知識的空間與平臺;優化制度建設:提供學校知識資源開展與增值的制度保障。
依托以案例——反思為主的校本研修模式。原行為階段:關注個人已有經驗的教學行為,新設計階段:關注新理念、新經驗的課例設計,新行為階段:關注學生獲得的行為調整。通過以課例為載體,教師與專業研究者的合作平臺,進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行為反思。尋找自身與他人的差距,更新理念,尋找設計與現實的差距,改善行為。
重視以課題研究帶動的研修一體化,以課題研究帶動校本研修,通過教育行動研究積極探索和創新校本研修和教育教學的有效模式。實現即出成果又出人才,達到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