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財經商貿類專業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大力開展有效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財經商貿專業教研會,采用說課、公開課、行業專家講座、課例交流等形式,結合《會計基礎》(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地方教材建設委員會編著)新教材的學習,對全市《會計基礎》任課教師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培訓,開展了敘事式課例研究的征集與評比活動。
一、以工作任務為主線的新教材為施教者提供了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
課例1提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項目,挖掘生活與課本的聯系
● 教材引導:《會計基礎》教材第150頁
● 教學項目:素炒菜芯的制作成本
● 項目流程
布置任務:預習教材,自制項目清單包括項目名稱、實施者、實施場所、運作時間、任務流程、成果報告等。
任務實施與調控:幫助住校生解決開展項目的物質準備、非住校生在家長的現場指導與監督下完成項目制作、協助學生處理在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以及經驗傳授等。
任務成果匯報:上交購買一斤菜芯的憑證、運作流程清晰、形成以下方面的書面總結:計算素炒一斤菜芯的總支出;說明與生產業務核算內容的聯系;分析素炒一斤菜芯的制作成本,編制成本明細單;寫下參與此次項目任務的感想與體會,有家長或老師對成品鑒賞的書面評語。
● 反思與提高
1. 本項目由于條件限制,老師無法現場觀摩與調控,需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除了極個別家遠無法在規定時間返家完成而需要在學校老師家完成的學生之外,所有簽名家長都表示贊同此次做法,同時表達了自己對《會計基礎》這門課程的初步了解。
2. 學生均表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應該養成精打細算、節儉的習慣,表示回家應多做家務,少在外面吃飯(因為在家做比在外面吃便宜多了)。
3. 由于本項目并不需要評價學生的烹調水平高低,致使有烹調經驗與技術的學生受到的賞識不如本人期望的高,有點失落感,教師應結合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優點加以鼓勵。
4. 因為要求素炒,所以為控制成本需要盡量精簡配料,有一部分學生因為配料的多余支出而加大了開支,這是指導老師需要在實施前布置任務時要交代清楚的地方,這也是施教者的一大用意,要讓學生明白最優成本的涵義。
二、體驗與合作的教材觀為施教者提供了無窮的創造力
課例2競賽的游戲讓學生主動去挑戰自己,享受友情,體驗成功的愉悅
● 教材引導:《會計基礎》教材第77頁
● 活動課題:熟記“會計科目”
● 鏡頭回放
今天準備以競賽游戲活動的方式進入“會計科目”名稱熟記的課題。從會計要素到會計科目,已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了過渡學習,財政部統一制定的“會計科目表”已布置學生背誦。本次活動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盡快熟記“會計科目”的名稱,同時提供學生相互競爭和展示自我的平臺,體驗合作與交流也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活動的程序是這樣的:將全班同學分為五個小組,自愿組隊,每組推舉一位小組長,一位記分員,組員為八人的可獲得10分;少于八人的每少一人減去1分,得分低于10分;多于八人的每加一人減去0.5分,得分低于10分。這樣分組的意義在于,按規則組隊是一切行動聽指揮的體現,應予鼓勵。而少于或多余八人的小組,要么是魅力不夠,要么是魅力過頭,所以這樣的小組要被扣分,而且凡是到最后才無可奈何加入的同學,他的名字是要被圈起來的,因為單干在本節課是不允許的,團體意識的滲透從組隊已經開始。接下來是每個小組長分別貼上代表會計科目大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損益標記的彩紙站在前面,其余同學要求從已經準備好的紙條中抽取一張,每張紙條分別代表一個會計科目,然后走到你選擇的會計科目大類前面,若選對了,屬于你那組的記分員會記上一分,是否正確由老師評判。這個環節之后,站在前面的五位小組長也將每人選擇一張紙條交給我,紙條上面寫的是常見會計科目的內容,我讀內容,由小組長們分別說出是什么會計科目,裁判是其他學生,答對,記分員就記上1分。最后是搶答環節,人人都有機會,但答錯會倒扣1分。所有環節結束后,記分員將總分報給老師,在黑板上公布,得分最多的組將會得到一份大禮物,最好是可以大家分享的禮物;得分最多的學生個人也會單獨獲得一份小禮物。
心得分享:競賽活動的亮點在于挑戰性,是否具有挑戰性與參與者是所謂的“優生”還是“差生”沒有必然的聯系;小組合作的好處在于可以淡化“優生”與“差生”的概念,讓“差生”在與“優生”共同完成目標任務中發揮所長,激勵自己,完成自我實現的需要;也讓“優生”在與“差生”的較量中進一步認識自己,朝完善自我的方向努力。
三、版式活躍、圖文并茂的新教材讓學生在職業情景下提前上崗
課例3學生帶著“上學如上崗”的意識,去模擬現實工作崗位的職業角色,形成對未來崗位工作任務及其流程的全面理解,角色扮演可以有效促進職業能力的形成
● 教材引導:《會計基礎》教材—模塊四任務3職業情景
● 課題:材料采購業務的核算
● 鏡頭回放
課前準備:根據教材第115頁職業情景圖,了解材料采購業務流程,回答需要哪些崗位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材料采購業務的核算工作,參考相關崗位任務列表,明確業務單據取得或填制的經手人及其單據傳遞的“入口”與“出口”;按四人一組分組,自由組合,分別以小兔代表業務員、小狗代表倉庫管理員、老馬代表出納、老牛代表會計,請班上宣傳委員協助制作卡通圖,發至各組。
課中:四人小組根據材料采購業務核算對應的《職業活動》依崗位角色佩戴卡通圖,完成單據填制與傳遞的角色任務。教師可依據卡通圖的指引觀察、記錄角色的運作與表現,并對開展工作困難的小組采用專業對話方式,提高該組成員的學習效率。
課末:肯定一些小組(團體)、肯定一些角色(個體);學生分享與交流后形成有效的改進意見。
● 反思:由于四個崗位角色中,業務員不涉及單據填制的任務,只是需要傳遞發票、運費單給會計,所以他顯得特“清閑”,教師事前應在分組中進行調控,否則最會玩的同學首當其沖地會選擇業務員崗位。工作量最大的是會計崗位,應采用輪崗的形式讓大家都體驗一下會計崗位的責任與辛苦,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崗位協作意識。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