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對于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在初中畢業階段,要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確實存在較大的難度,學生閱讀能力較差,在升中考試中,失分最多的往往也是閱讀理解題目。不少農村英語教師在教學觀念和認識上存在問題,沒有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的重要性,因而對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重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單調。教師對閱讀材料的輸入不夠,學生缺乏有效的訓練。教師在處理閱讀理解題目時,過于注重對題目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傳授和閱讀策略的指導。由于缺乏系統的指導和訓練,學生閱讀的文章少,閱讀面狹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重在單詞、詞匯的學習,忽略了對文章整體篇章結構的理解和把握,缺乏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
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已經好多年了,教師的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應充分認識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于課堂,并多參加閱讀教學的觀摩學習,認真總結,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轉變觀念和舊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加強對英語課程改革的研究和實踐,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其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推理、判斷、總結等能力。
合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思考
現行的英語教材“Go for it!”在編排上,從八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來組織教學,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要注重閱讀技巧的傳授,增強學生的閱讀信心
閱讀理解包括閱讀的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只有具備這兩種能力,才能達到閱讀的目的。因此,要教會學生從整體出發,快速閱讀,快速理清行文思路,抓主要信息,抓關鍵詞、關鍵句;同時也要學會查讀篩選,鎖定目標。閱讀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先快讀一遍,整體把握大意。然后根據考查內容再讀文章,“對號入座”查找特定信息,可以一目十行,鎖定目標,再仔細閱讀,一旦找到答案,就立即停止。值得一提的是,閱讀中碰到生詞是正常的,不要有畏難情緒,遇到生詞就跳過,不在生詞難句上糾纏,閱讀考查的重點是信息的提取,很多時候文章中的生詞不過是“障眼法”,不會影響信息的篩選。
在日常教學中注重點滴滲透,集中訓練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我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的去培養,根據不同的閱讀文章,設置不同的問題,同時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訓練學生做閱讀理解文章,每周確定閱讀時間,不一定是整節課或45分鐘,可以在一節課講完新課后的5-10分鐘集中訓練一兩篇文章,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速度。
區分精讀和泛讀,兩者結合,增大信息量
在“Go for it!”新目標教材中,每個單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都各有一篇閱讀文章,這篇文章通常與本單元的語言知識點緊密結合,因此,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精讀此部分的文章。而每個單元后面有一篇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閱讀文章,我們常常把它做為泛讀文章。區分精讀和泛讀,讓學生既學會語言知識點,進行語言的輸入,課后的閱讀文章又可以擴大學生的信息量。
合理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
新課程的英語教學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自己要加強閱讀,并且要搜集整理所讀文章。《廣東省2007年初中畢業生英語學科學業考試大綱》中,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涉及了個人情況、家庭朋友、環境、興趣愛好、購物、旅游交通等24個話題,在平時的閱讀材料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歸納總結,教會學生如何去處理不同內容的文章,以及如何解決相關的閱讀理解題目。
重視學生的朗讀
每天要求學生朗讀單詞、背誦課文,養成朗誦的習慣,大聲朗讀不僅能引起注意力的集中,還能刺激腦細胞,加深記憶,有助于形成語感。語感的形成對于語言的學習極為重要,有了一定的語感之后,學生會形成一定的英語思維方式,不僅避免了中文式的英文弊端,養成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同時,大量的識記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悟一些語法規律和習慣,對閱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