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概念、理解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理解知識和驗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通過對本校學生相關能力的實踐,筆者深刻領悟到,開展探索式實驗教學,啟發引導學生,讓學主運用學會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去改進、創新,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引導實驗探索,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
“探索性實驗”不同于物理課本中的驗證性實驗,它沒有給定的具體操作步驟,沒有驗證的結論和實驗結果。它能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牽動他們積極的情感,使他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探索之中,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在實驗活動中獲得知識。在講授“自由落體運動”時,筆者做了幾個實驗,以啟發學生思維:對第一個(粉筆和紙片在同一高度同時下落時,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回答:粉筆先于紙片落地,因為重的物體下落得快。對第二個(取兩張大小相同的紙片,把其中的一張捏成紙團,然后讓它們在同一高度同時下落,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學生回答:紙團先于紙片落地。我進一步提問:這說明重量相同的物體有時也不能同時落地,為什么呢?學生立刻指出是空氣阻力影響了物體的下落運動。這時,筆者趁機拋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或空氣阻力可忽略,不同物體在相同高度同時下落時會有什么現象?此時,學生已經在問題的正確答案中掌握了“自由落體運動”的重難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引入“探索性實驗”進行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而且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演示實驗探索,活躍學生思維
物理概念、規律通常采用實驗歸納法或理論分析法,然而教材上或教師所采用的規律導出的方法,未必就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的最佳方法。實施探索式教學,演示刺激性實驗,設置懸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全心全意投入到探索之中。如:筆者在講離心運動時,在圓轉桌桌面邊緣上放一把裝滿水的壺,壺嘴朝外。當桌子轉速達到一定時,水自動甩出來。果然,學生不僅有強烈的求知欲,而且立刻主動觀察,積極開動腦筋去思索、探究……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掌握了知識。再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涉及到伽俐略的理想實驗。為了使學生理解伽利略理想實驗,筆者設置了一個過渡性實驗作啟發:先在斜面上貼一張粗糙的紙條,把小球從斜面上釋放、滾下,后又沿著粗糙的紙條再滾上另一斜面,小球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且相距甚遠。然后把粗糙的紙條撕掉,換上光滑的軌道,從同樣高度滾下的小球再滾上去,就非常接近原來的高度。由于有了這樣一個實驗的啟發,學生就容易想到,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就一定能夠達到同樣的高度,思維也立即轉移到本節課的主題上來,而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很快就接受了新知識,加深了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使教學計劃順利完成。
三、改變實驗定勢,拓展學生思維
課本中出現的“標準化”學生實驗是一種定勢實驗,它影響著解決問題的傾向性,使學生思維狹窄,造成思維定勢。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打破定勢實驗的唯一解,引導學生除了定勢實驗外,還積極思考是否有其它途徑可以解決問題,讓學生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方法,或對課本中的實驗加以改進和創新,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然后再比較哪種更加方便,更加節省材料,從而讓他們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學生探索研究和學好物理的興趣。因此,在實驗教學中,筆者經常開放實驗室,提供實驗器材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方法,自己動手選擇實驗儀器,自己動腦改進實驗步驟, 允許他們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實驗,鼓勵他們一個實驗用多種方法,鼓勵他們大膽地猜想和獨立地思考。在實驗中,當學生在各種器材中取舍和對所得的信息進行篩選時,筆者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的方法給予肯定、支持和幫助,并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使學生的分析、抽象、綜合、表達的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揮,從而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活躍學生的創新思維。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