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歷史課講“活”,如何給歷史注入時代的活力,讓歷史也有現代氣息?
一、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完善人生觀的場所。如果課堂上教師習慣于一言堂,滿足于自己講,學生聽,整個課堂缺少民主,缺少活力,沒有學生積極參與和辯論的機會,這怎么能讓學生充分發揮獨立性,主動去實現求知的目的呢?所以把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其主體作用,是搞活課堂教學的關鍵。
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在歷史學科的教材中,有不少可供觀察和仔細推敲的地方。如大量的插圖,其中就有許多隱藏的信息等待師生共同去發掘。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去觀察歷史對象。例如,在講《盛唐經濟的繁榮》一課中“筒車”這個問題時,可首先用提問來引導學生觀察:“筒車的名字由何而來?為什么竹筒能把水從低處汲到高處?”然后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插圖《筒車》并回答。
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教師在教學中要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提問,表揚其思維的閃光點,同時及時充分地肯定其合理性,然后指出不足,讓學生討論以及繼續探索。例如我在講明朝的八股文時,有學生說“我們現在的作文不就是八股文嗎?”這個問題很尖銳,也很不好回答。但我還是表揚了這種敢于提問的精神并讓學生討論。這樣學生不但對八股文的認識加深了,而且敢于提問并能較客觀地、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引導學生推理想象。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但能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更能讓他們的頭腦經常處于活躍的思考之中。然而,豐富的想象又要有合理性,這就需要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因此,在培養學生推理、想象力的過程中,我注意由淺入深。如講到唐朝科舉制度時,我給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假設自己為唐朝時杭州的一名舉人,準備沿水路北上到京城應試。請想象并描繪你的旅程。”學生聯系新舊知識,聯系古今,發揮想象,精心組織自己的語言,尋找史料進行分析。隨著活動的深入展開,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激勵學生創新實踐。當學生在推理想象中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有了自信之后,教師應該進一步把學生追求創新的積極狀態轉化為創新的實踐,把凝固的歷史活化到現實的生活中來。如講到活字印刷術的時候,我首先補充一段關于《大藏經》的史料,讓學生找出雕版印刷術的不足。其后,我又給了他們一個任務:信封上都有表明收發日期的郵戳,郵局為了避免每天換一個郵戳模子應該怎么辦。當學生各抒己見并完成任務后,接著讓他們做一項實踐活動:用硬幣、印章、鉛筆把一張白紙按范圖順序制成印刷品。在此課堂教學基礎上,我要求學生課后到生活中去尋找與活字印刷術有關的技術和物品。這樣,學生就多了一項了解創新成就的實踐活動。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科技手段——計算機多媒體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課堂教學。它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計算機輔助教學可調動學生手、嘴、耳、眼官能,促進大腦的積極思維。例如在講授《鄭和下西洋》一課伊始,我設計了一艘古色古香的航海船徐徐駛來并伴有古樂,這一精彩的版頭設計立即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緊接著的教學內容的吸引力。
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還能增加課堂信息內容,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如講述戰爭概況時,內容很多,教師難講,但通過計算機對戰爭路線,地點的特點處理,則可使原來靜止、抽象的戰爭形勢圖具體、形象,化難為易。如此,教師就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眾多內容的講解,突出重點,提高教學質量,這在常規教學中是很難完成的。
同時,計算機形象、新穎的特點更能起到思想教育的功能。如我在講授《全民族抗戰的開始》一課時通過計算機顯示一組《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后問:“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和平與發展的時期,但重溫了‘南京大屠殺’這段血淚史之后,你們有什么感想呢?”引導學生懂得“居安思危,不忘國恥,發憤圖強,振興中華”的道理。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