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良莠不齊,加上“文無定法”的教學難度,常使我們有感于作文教學的棘手,其中最令教師頭痛的是學生的寫作氛圍并不濃厚。實踐證明,單靠課堂教學來使學生愛上寫作是不可行的,我們還應想方設法,多渠道地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
一、營造寫作氛圍應符合初中學生的寫作心理
要使學生喜歡寫作,就要讓他們產生寫作的心理動力,這首先要談到動機。我們一提到寫作動機,往往要涉及到成就動機。它對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提高其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生心目中,學習成就越大,其在班里相應的地位越高;學習成就越大,其就越能獲得同伴和長者的贊許、認可;學習成就越大,其自我價值感就越強。我們可以將這三種學業成就動機的內驅力原理運用到刺激初中生的寫作沖動、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中來。
除了動機,學習興趣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原始的認知需要是一個健康的人類有機體所具有的一種帶有生物學本能特性的需要。”這其實就是一種好奇心理,學生在遇到新鮮事物或懸而未決的問題時常常會產生這種興趣。教師如能引導學生去關注這類新鮮事物或熱點話題,并及時利用學生的這種興趣,讓學生主動融入寫作活動中去,感受寫作帶來的樂趣,那么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文章的寫作興趣有濃厚與淡薄之分。不同的學生在寫作興趣的程度上會有不同,而同一個學生寫作興趣的程度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表現。這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便可以成為營造學生寫作氛圍的切入點。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這個問題上,筆者認為教師的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學生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的心理,即希望自己有良好的表現,能成為同齡人關注的焦點。愿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往往不如人愿。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大緩解了這種矛盾,在網上“曬”博文、照片等等在學生中流行甚廣。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將此作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平臺。鼓勵學生為自己取一個愜意的網名,在博客里抒寫自己的情感,發表自己的見解,甚至做做版主,向大眾拋出一個可供熱議的話題……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寫作,有事半功倍之效。筆者發現,青少年學生在網上的話題五花八門,大至國家大事,小到家庭糾紛,無不閃現著他們的審美把握、個性風采,而平時作文里泛濫成災的“典型事例”則蹤影全無。由此可見,網絡并非洪水猛獸,它也可以是營造良好寫作氛圍的渠道之一。
二、營造寫作氛圍應與審美教育相結合
如果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在字里行間反映真善美、假惡丑,并流露出自己對這些事物的審美傾向,那么這篇文章便具備內容美;文章的形式若能適應文章的內容,語言技巧運用嫻熟,那么便有了形式美。這二者合而為一,審美功能、審美價值得到完美統一,就形成了文章美。
多數初中生因為年齡和閱歷的關系,對“美”的理解在深度上還較為膚淺,在廣度上還稍顯狹窄,寫出來的文章自然顯得美感不足;文章不美,便無法使他們體驗到寫作的成就感,最終導致他們失去寫作的興趣。所以,認識并重視文章的審美功能、審美價值,就是為了在文章寫作過程中更自覺地溝通思路,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表達更完美。教師應在充分認識寫作審美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將審美教育滲透進來,使學生的文章成為“美的作品”。
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審美趣味因人而異,學生也不例外,但不容忽視的是,學生由于處于青春期,往往會有一種從眾心理。不論是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差異,還是從眾心理,總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審美趣味低級、庸俗,如視語言粗俗為“灑脫”,將沉迷電子游戲奉為作文的必寫話題,等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創造各種各樣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養,從而崇尚美,遠離丑。初中學生愛追星,課余還流行抄歌詞,教師不妨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轉移到寫作中來,可以組織學生選擇好聽而合適的歌曲,對歌詞作局部改動或全部改寫,比比誰改寫的歌詞勝過原詞,相信這個活動會受學生歡迎的。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閱讀文章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通過閱讀,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展開審美想象,尤其是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積累了較多的閱讀經驗之后,學生能自然而然地從大量讀物中篩選出文質兼美的精品,其審美鑒賞水平得到一個質的飛躍。不過,有部分學生的興趣并不在閱讀上,如果死板地要求這一類學生靜下心來讀書,是不現實的,教師可設計多種教學形式,將這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上來。
把對美的欣賞和追求作為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的內在動因。因為發現美,所以學生迫不及待地要對丑的事物進行揭露、批判、摧毀;因為懂得美,所以學生有了抒寫美的主觀愿望;因為追求美,所以學生要洋洋灑灑,傾吐情思。如今仍有不少學生苦于無事可寫,無話可講,無從下筆,皆因他們對美的存在視而不見,也就沒有了創作的激情。教師可對癥下藥,多方引導學生睜開他們發現美的眼睛,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寫作沖動。
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提煉原生態的美與丑作為寫作素材。學生要學會從頌揚和鞭笞的角度,搜集并選擇社會生活、大自然中美的或丑的事物作為素材,直接體現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審美把握。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寫作素材相當匱乏,反映美的不外乎母親深夜背“我”上醫院、父親雨中送傘、同學公交車上讓座等,表現丑的也不過是諸如冤枉同學偷東西、遇到壞人惡事不敢挺身而出之類的事情。其實生活中的素材遠不止這些,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平時多積累相關事料。
激發學生熱情,營造寫作氛圍,其實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變冥思苦想為文思泉涌,進而在其中感受快樂,體驗成功,最終視寫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能深刻理解這一點,并多方創設條件,多采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那么良好氛圍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
責任編輯龍建剛